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棚
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棚 (第2/3页)
十出头,衣衫浆洗得发了白,袖子、手肘、膝盖处都有层层缝补。
她上前先同赵明枝见礼,又自做介绍,原是同那邹娘子一样从袞县出来的,识得对方住在何处,答应帮忙带路。
赵明枝见其干净利落,路上搭了几句话,才知此人姓邓,夫家本有几亩薄田,因狄人作乱,只能南下而逃,路上公婆、丈夫、儿女先后伤病去了,本来出发时娘家婆家两门总计十余口人,而今只剩一个七八岁外甥女。
两人南逃已经一个多月,进京后就靠着在城中给人浆洗衣服为生,借住在同乡的棚屋当中,饥一餐抱一顿的,得了钱,还要先分出一半给对方做住宿费,过得甚是艰难。
赵明枝便问道:“这浆洗之事也不能做长久营生,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那邓娘子摇头道:“我家代代都是袞县人,在南边无亲无故的,要是哪一日能回去,总还得两亩薄田在,只要好生侍弄,将来攒点嫁妆把大姐儿——就是我那外甥女嫁了,我自改嫁便是,可眼下……”
她说到此处,只叹一口气,也不知是不是被生活磋磨得麻木,语气里竟有些认命意思,道:“不过活一日混一日罢了,能剩一条命就是祖坟冒了青烟,还能有什么打算?”
赵明枝想了想,女子擅长之道,多是女工,便问道:“可有什么手艺能做营生?譬如绣活、缝补?”
邓娘子道:“缝补活倒是能做一做,只我们乡野人,从前谁做什么刺绣,便是有功夫,也没那闲布余料去学。”
她顿了顿,又道:“况且缝缝补补的活计也不好找,京师里头的人都挑得很,而今是这个日子,穷人不好过,早不舍得花钱出去寻人缝补,富户又看不上我这村人做的花样。”
数来数去,果然十分艰难,根本此路不通。
不过那邓娘子倒是自己主动提到:“若说手艺,倒也算有一门,我打小就会编筐子,竹筐草筐,大小都能编,也会做草凳子——只无钱买竹料草料。”
赵明枝便顺势问道:“若借些银钱与你买竹料……”
邓娘子放慢脚步,转身向着赵明枝福了一福,道:“我晓得贵人心善,有心要帮忙,只这买卖当真没有那样容易。”
“才来时我们一群人里也有木匠——换做老孔头的,他先借了银钱去买料子,做好凳子椅子去集市上卖,自认手艺也不差,卖得也不贵,可那竹料木料价格一天不同一天,你做了出来,自己辛苦不说,要是卖不出去,钱要倒贴,人工也要倒贴,我这手停口停的,早晨手上不干活,中午就没饭吃,那外甥女此刻又病又饿的,实在不敢去做。”
“再说那老孔头,他已是够胆够手艺了,去得集市上,正经买卖没做成几回,还被街上地痞强搬了几样走,只说家中缺凳少椅,这便算了,还要讨喝茶钱,你能怎的办?先不要给,叫人打了一顿,只好让了……”
“辛苦许多日,本以为能得点子辛苦钱,谁想得到会是这个结果,挨打了个半瘸不说,又受气,遇得前次火烧,躺在床上没能起来,人已是没了……”
赵明枝听得心酸,半晌才道:“先不管此处买不买卖的,要是哪一日当真可以回乡,只你与侄女两个,如何能种得了那些田地?”
邓娘子道:“家里通共也没几亩田,我从小做惯农活的,到了忙时狠命撑过去,再喊亲戚乡人过来救急,只要有田地房屋在,不遇上旱涝天灾,总能剩口饭吃,也有片屋瓦遮风挡雨。”
赵明枝想了想,问道:“像你这样只一人带着老幼的女子,此地多也不多?”
“哪里都是。”那邓娘子抬手往前一指,“瞧见那门上挂了白布的么?那家我认得,有个妇人同我差不多年纪,当家的同大儿子给抽去服徭役,自己带着两个小的来逃兵难,路上无法,把小女儿卖了,本以为到了京城能攒了银钱去赎,谁知才到没两日,那儿子又病了……”
“右边那一家是个老娘带两个孙女……”
邓娘子一一数来,果然十户里有六七户都是女多男少,不少人家甚至一个壮丁也无,只有老弱妇孺。
原来同狄人打这些年,又经过几轮抽丁,再征徭役,本就没有几个壮勇,谁家里有剩精壮劳力的,多少日子好过些,未必需要在这流民棚中住。
又有上次遇得火灾,棚中死伤无数,但凡能搬的,自然都搬走了,剩得全是无路可走之人,自然妇孺居多。
赵明枝一路走一路看,所见不是老妪,就是妇人,少说也是三四十岁,或是小孩,极少得见少女或是年轻少妇,甚至稍有颜色的,也一个都无。
她仔细一想,更觉怆然,竟连一句感同身受都不敢说,只问道:“如你这般的,若能得些贴补,或有钱,或有粮,东西不多,只能糊口,却要日日辛苦去田间劳作耕种,却不晓得会不会做,又肯不肯做的?”
邓娘子一脸不信,道:“世上哪有那样好事?当真有,现在当即就要饿死了,谁还会计较那许多?”
赵明枝也不解释,只跟在后面,时不时问几句,就这般跟着在流民棚中穿来穿去。
她昨日虽然来过,但与今日亲身行走其中,感觉全不相同。
所谓“棚”字,本该以木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