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节制使的扩张

    第五百二十章 节制使的扩张 (第2/3页)

    敢下这种命令的,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都将千夫所指,受到所有人的反对。

    是的。

    山东解决不了流民,官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流民送出境。

    陕西是这么做的,山西也是这么做的,京畿同样是这么做的,但是从来没有公文下令,让军队屠戮流民。

    可以指责官员们无用,但是民族的道义还在,大是大非面前,无人敢学蛮族。

    忠顺王眼神逐渐清明,露出认真的眼神。

    眼前此人并不是清官。

    根据图门告知,此人上任以来,捞了不少的银子,在老家购置了无数的良田。

    此人不是为民请命的人。

    而就是如此的恶官,对于流民之事,可以指责他放任,渎职,不爱民等等。

    “如果忠顺王不愿意下令屠戮流民,可否请调用三大营的军粮,有了军粮可以活人无数。”

    谢正仁不惧忠顺王,步步紧逼的问道。

    他心里并不在在乎流民的生死,但是流民的问题,不能发生在山东,特别是登来。

    登来的各个码头,有金江军的影子,哪个官员出面去管?

    没人去管。

    不是什么道义,而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官帽子。

    忠顺王心里升起愤恨。

    他倒是想学那蛮族的老奴,可是他不敢学。

    流民屠戮光,问题也就解决了,多么完美的计策,但是他永远用不了。

    大周虽僵,但是在僵的制度也是制度。

    等哪天大周的制度消亡了,而新的制度还未建立,可能就会发生惨绝人寰的事情。

    但是大周的制度还存在一天,就不可能学习老奴的做法。

    “我会上疏皇上,请朝廷赈灾。”

    忠顺王无力说道。

    谢正仁摇了摇头,没有同意忠顺王的话。

    他们的位置,对朝廷知根知底,朝廷不可能赈灾,因为朝廷没粮,反而大量的缺粮。

    哪怕是忠顺王,能从朝廷要来粮练兵,但绝对要不来粮食赈灾。

    流民的问题是粮食。

    粮食解决不了,可以解决流民,杀光了就好,可是几十年来,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现在的皇帝,从来不敢下诏让地方屠戮流民。

    陕西的十几任御史,都向朝廷上述过流民的惨事,也警告过朝廷,不解决此事后患无穷。

    几十年的事情,问题仍然在,越演越烈,而朝廷却无法动用屠刀。

    当然。

    大周的朝廷动用过屠刀,但并不针对本族。

    蛮族同样屡次动用屠刀,同样也从来不针对本族。

    忠顺王盯着谢正仁,面对忠顺王威胁的目光,谢正仁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

    他不是为了民,是为了自己的官帽子。

    山东的流民如果不离开山东,聚集在山东迟早会引发祸事,而遍观山东周边,也只有金州有余力接济。

    辽东从战国时期就是产粮之地,多年来战乱不止,才导致辽东田亩不高。

    现在金江镇解决了外患,大力治理内政,辽东重新成为了可供大量人口屯田的地区。

    至于辽东的后患,谢正仁顾不上,只能先把当下,会影响他官帽子的风险消除掉。

    他不是一个人,背后是各地的官府,不惧忠顺王的权势。

    忠顺王叹了口气。

    前番赵洪范不懂为何忠顺王如此大权在握的人,也会有无法解决的事情。

    现在就是如此。

    面对不配合的官府,忠顺王无能为力。

    ……

    山东各地的码头,都有金江军的身影,三大营的士兵,突然对流民难营严苛了起来。

    金江军的人,还在讨论是否趁着未对他们下手前,先离开这是非之地。

    但是没多久,三大营的士兵又纷纷离开了难民营地。

    仿佛丢入湖面的一块石头,破坏了湖面的平静,还没等反应过来,又重新恢复了原貌。

    源源不断的流民,继续按部就班的运送往金州。

    因为金江军的人提前的安排和划分,不论是渡船还是抵达金州,由金州官府接收后的安顿,起了非常高效的作用。

    一句话解释就是从头至尾都保持秩序,让本来失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