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愿的达成
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愿的达成 (第1/3页)
济州岛的海外司衙门,从英国人手中订购了一批军事物资,其中有一项燧石,运送到了金州。
英国人在广州吃了败仗,殖民的野心受到了重创,但是生意还是要做的。
去年接到海外司衙门的采购订单,不敢出丝毫的差错。
大周京城工匠研发出了自生火铳,对内地极为关注的金州,收到消息后随即学习了此技术。
摆放在唐清安面前的,有从关内走私的十几杆自生火铳,以及从葡萄牙人手里购买的短铳。
工科官员蔡文,带着几名下属,向将军仔细的介绍。
唐清安听得仔细。
对于火器的发展历史,他可以自信的说比在场任何人都要清醒,但是知道不代表能做出来。
古代技术对材料也有高要求,铁就分了很多种。
例如鸟铳对钢铁性质的要求,不是外行能明白的,而是需要工匠大量的研究和摸索。
“国内自生火铳的工艺很完善,但是材料不合格,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燧石质量不行。”
蔡文拿起一杆国内造的自生火铳,指着夹片里的燧石。
“此燧石由民间制作成打火石可以满足需求,但是达不到军用的要求,哑火率太高。”
火器最重要的是什么?
火力。
最主要的优势之一,是密集性射击,短时间内给予最大的输出,造成大量的伤害。
如果大规模量产自生火铳,虽然方便士兵们射击,但是因为哑火率过高,以至于威力还不如当下的火绳枪。
火绳枪点火效率不如自称火铳,但是哑火率低,比自生火铳更为可靠。
可靠的武器,对于前线的士兵极为重要。
“火器司自造了五十杆,由军司下发给第三军镇尝试,最后节制使朱秀不支持军中装备自生火铳,除非解决哑火问题。”
国内的燧石,含镁度太低。
这是产地的问题,不是技术能解决的,也是为何历史上大明研制出了自生火铳,却没有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后来从国外采购,西方商人卖的也是劣质的燧石,让明末的燧发枪技术进入了困顿。
等大清时停止了研究,到了中期时,不但民间禁绝了火器,连军中也禁止。
文明的倒退。
到鸦片战争时,面对英军的枪炮,北方作战的士兵们认为是巫术,阵前用狗血和妇女的月经带破阵。
南方广东把红夷大炮改名的红衣大炮,几百年下来,锈迹斑斑的老古董拉了出来。
“我年幼在薛家做学徒的时候,听说湖广长沙府一带有出火率极好的火石,可以让军司派人多打听一番。”
现在的湖北和湖南没有分家,他隐约记得,一九年的时候,湖南考古出了一批优质的燧石。
因为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国内没有详细的报道,唐清安不清楚到底有没有优质燧石矿。
不过最好是有,不然从国外采购燧石,不但容易被人卡,还需要浪费大量的钱财。
从英国人手里采购燧石可不便宜。
众人听到将军自曝幼年出身低微,没有人敢插话。
并不是光彩的事情,将军不在意,众人可不敢乱答应,谁晓得会不会引起将军内心的不满。
“英国人卖给我们的燧石成色如何?”
“比起国内的燧石,英国人卖的燧石要高了数等,采用英国人卖的燧石,自生火铳的哑火率竟然降了九成还多。”
如果说原来的一百杆自生火铳,哑火高达三四十杆,现在顶多也就三四杆。
运气不错的时候,还有可能全发。
百姓用打火石生火,一次不燃两次,两次不燃三次,三次不燃四次,但是军队不行。
换源app】
唐清安点点头。
金江镇有海外司,对海外极为了解,英国人不敢滥竽充数,以次货当做好货卖给金江镇。
只是想到购买燧石的银子,唐清安仍觉得肉疼。
拿起一杆金州制造的自生火铳,铳口的凹槽还卡了一把铳刀,除了还是前膛枪,需要用药包从铳口倒入,其余的方面,唐清安都很满意。
试着端起来瞄准,随后又放下。
“我们的自生火铳,弹片比国内的自生火铳要小很多,更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