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海州失陷
第三百七十四章 海州失陷 (第1/3页)
田间。
百姓们忙碌的耕田播种,虽然都是为官府耕种,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因为分田之事的刺激。
这些劳苦的百姓们,精神抖擞,虽然同样疲惫,同样艰辛,但是都认为自己将要分到田。
金江镇的谋略,在将军的指导下,又稳又深。
国内民乱四起。
皇帝忍痛说让百姓再辛苦一年,认为积蓄实力后,可以让百姓舒缓一口气。
金江镇虽然没有如此说,其实也是这么做的。
分田分得并不多,按照年限的规定,才只是开端,到了明年才会大量的分田。
而这些百姓今年种地,秋收后不过只留下口粮,其余都是官府收去使用。
不同是的。
前者的百姓,已经不信任官府,不信任皇帝的承诺,并且朝廷没有赈灾。
一个月都要饿死人了,谈何一年呢。
而金江镇分田,百信们见了,也信了,愿意继续吃苦一年。
大半个辽东,好几百万亩田所获,加上渔政之获,旅顺商贸之利,济州岛商贸之利。
军资,粮资皆足够几个月后,十万金江军精兵的开动。
金江镇紧锣密鼓,气势滔天。
辽西的忠顺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金江军十万精兵,水师之坚更是无人能制,如果金江军打败蛮族,收复整个辽东。
将再也无人可以牵制,辽西之军也只能勉力守之。
而朝廷又派锦乡侯府重建北镇,分裂辽西实力,难道真的眼睁睁看着辽东彻底失去管控吗?”
又一次向自己的侄儿皇帝,苦心婆口的写去密信,希望皇帝能改变主意。
忠顺王很灰心。
明明看到了危机,并且能解决危机,却仿佛被捆住了手脚,眼睁睁的看着危机临近。
如果按照他的心意。
加强辽西军,和谈蛮族,拉拢蒙古,下诏朝鲜,禁绝国内海贸,形成围困金江镇之局。
只需要数年之功,就可解决辽东之患。
而明明是正确的方法,却无法按照他的心意来施展。
根本的原因,还是平辽侯和国内勋贵关系牵扯太深,太多的人为他说话。
连史鼐都不顾他的要求,竟然在这种紧要的关头,递交辞呈回国了。
“此人如此年轻,如何就布置的疏而不漏呢?”
忠顺王迷茫的问道。
他的幕僚们也束手无策,所有的谋略,都需要国内的支持,偏偏国内各种声音,导致形不成统一的意见。
“朝中有人好做官,平辽侯深知这个道理,一路来都紧密的联系勋贵,双方形成了稳固的关系,实在是牢不可破。”
“误国之辈啊。”
闻言,忠顺王越发的气愤,恨不得现在就归京,大肆整顿奸邪,可他偏偏又做不到。
欲而不得的滋味,令忠顺王内心发狂。
随着五万国内援军的尽去,辽西之军加上两万的新兵,也才三万余兵。
虽然拉拢了辽西边城外的蒙古部落,却也不可能不顾形势,帮助辽西军出兵。
而且前番的盟约,也是双方互保,而不是为对方远征。
“不能等下去了。”
忠顺王坚定了主意,决定主动出击,揭开平辽侯的真面目。
现在逼反平辽侯,成为国家的大患,远比平辽侯收复整个辽东后,形势要更好。
之前的魏毅,虽然逼平辽侯,却不敢手段过份,忠顺王可和魏毅不同。
他是宗室,更是王爵,还是皇帝的亲叔叔,底气不是外人能比。
也不等朝廷的回复了。
贾府就是一个槛,替金江镇稳固住和国内关系的坚锁。
~~~~~~
海州。
贾雨村虽然设立辽东都司,原来还有史鼐的配合,一文一武有些气候。
谁知道史鼐突然拍拍屁股就走了。
他和史鼐不同。
史鼐有弟弟史鼎帮他在皇帝面前说话,皇帝和史鼎两人之间有情分,贾雨村可没有这等情分。
辽东都司的良好势头,随着史鼐的离去,立刻急转直下,重新沦为了虚设。
他本就和平辽侯是姻亲,也懒得再费心维护了,得过且过罢了。
金江镇的官员,在城外组织百姓耕种,热火朝天干劲十足,而海州城内却很安静。
在自家院落中来回踱步,心意难安。
直到张云承来拜访他。
张云承是科举出身,原是户部的官员。
贾雨村也是科举出身,科道上是张玉成的前辈,而且为官十数年,现在又是张云承的上官。
和贾雨村相同,张云承和金江镇也有些交道,在京城和陈德言关系不错。
当初金江镇屡次向太上皇上奏,索要粮饷军饷,恶了朝廷,他还帮忙说过话。
那时候他的恩师璠皓还在内阁,他的同门陆仲恒,韩昊都在京,势头不小。
不过随着太上皇驾崩,一切烟消云散,来辽东其实是来避难的。
贾雨村让人备了酒菜,两人就在院中的石桌上浅饮一番。
“你虽然困顿一时,却年轻,日后大有转机,不像老夫,才是真正的困局啊。”
看着年轻的面孔,贾雨村抬着对方说道。
花花轿子众人抬。
张云承在京城练出了一副嘴皮子,恭敬有礼。
“贾公能在朝廷和金江镇之间,处理的从容不迫,才是令晚辈效仿的前辈。”
闻言,贾雨村不但没有欣慰,反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