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纳兵

    第三百零三章 纳兵 (第2/3页)

路行军太久?”

    唐清安让人取来军司,关于海盗突然北上的原因分析的文书,递给了贾雨村翻阅。

    贾雨村第一次见这种文书,因此看得非常的仔细。

    一旁的唐清安也不急,等着贾雨村慢慢看。

    海盗突然北上,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

    福建等地的百姓,是一定会出海的,任什么国情和政策,都不能阻止沿海地区的百姓出海。

    因为福建等地的田亩,养不活人口。

    这是大势。

    而偏偏大周的海禁,这些百姓只要出海,不管何种原因就成为了罪民,因此害怕被官府发现。

    百姓没有立足之地,要么下南洋,要么加入走私。

    而偏偏金江镇的济州岛开市,靠着变相打开海禁的口子,以及官面上的关系,垄断了货源,影响了走私商人。

    大周的商品不是无限的,反而非常有限。

    乃至于发生了桑田之争。

    后世的人,很难理解古代的生产力。

    在唐清安穿越前的时代,商品愁的是销路,只要有人敢下订单,就敢暴产交付。

    可是大周不同。

    因此唐清安垄断了货源,导致走私商人获得的商品量直线下滑。

    大周的商品是爆品,却因为生产力低下,跟不上市场的需求,那么必定一方获得的商品多,另外一方就获得的少。

    这是无法解决的冲突。

    历史上因为生产丝绸占地过多,南方的官员多次因为桑田农田而争论。

    稻米可以吃,而生丝不能吃。

    农业的时代,这一句话就概括了此矛盾。

    因此关于商品的生产量,不是无限的,不是金州有多少订单,国内就能生产出来多少。

    多一分桑田,就少一分农田。

    北方饥民遍地,南方的粮价也一日高过一日。

    大周现在缺的是粮食。

    因为粮食越来越贵,所以每年的税赋银子,导致能买到的粮食越来越少。

    国内田亩不足,可是辽东可以开荒的土地多。

    奴儿干司中的少部分平原地区不提,其他的老林沼泽不易开发,同样先不提。

    一样的生产力。

    闯关东。

    几十年间,百姓自发的涌入辽东,没有统一的管理,百姓自产自救,就到达数千万人口。

    辽东从战国以来,史册就明确记载,是产粮之地,虽然不如南方的一年多季。

    以前南方的百姓都不够,因此百姓移民都是往南方移,而不是选择辽东。

    而现在的南方早已经开发出来,无地可继续前行,前面就是大海。

    前明的时候,辽东是战区,加上国家新立,人口减少,国内田亩多,因此没有多少百姓愿意到辽东。

    最后取消了州府,改成了卫所。

    到了后期,国内的田亩慢慢减少,涌入辽东的百姓才越来越多,加上多年的生养。

    哪怕辽东一直处于战争的前线,辽民也高达了数百万之多。

    如果没有战乱的因素,百姓就不会再害怕,涌入辽东的百姓,同样会犹如闯关东时期一样,达到高峰。

    所以唐清安计划要派船去福建等地,运兵到金州。

    这是一次尝试。

    如果未来打败了蛮族,收复了辽东,就可以以此契机,来接应福建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