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驱赶使者

    第二百三十四章 驱赶使者 (第1/3页)

    金江镇的官员,起于绝境,历经艰难万苦,锻造出了一批极为坚韧的官员。

    这些官员有长远的目光,有坚强的韧性,有从无发展到有的经验,能力已经不弱于国内的官僚。

    而坐在这个大厅里的官员,就是其中的翘楚。

    还有未至的。

    例如渔政的陶鏴,朝鲜的陶杰等等专务官员。

    因此。

    众人已经看到了蛮族的困境。

    他们是因为自己的眼光,而判断出了蛮族的困境。

    唐清安则内心坚定。

    蛮族终将走向没落。

    蛮族本族,加上吸收的奴儿干司各族,人口合计百万。

    蒙古兵,蛮族兵,汉兵还有十余万。

    到了需要的时候。

    乃至面对强敌突入腹地的时候,甚至还能抽丁。

    毕竟这些蛮人还有很多从深山老林出来的猎户,远比新兵要强数倍。

    唐清安目前的确还奈何不了蛮族。

    可是蛮族没有了历史上,三百余万辽民的血肉供给,蛮族是无力供应起二十万大军的。

    现在蛮人的老一代还不少,来自深山老林的猎户,经历过磨难,又能人人善射。

    因此还能抽出不少蛮丁作战,比起一般的新兵,算得上是精锐,欠缺的就是火候。

    唐清安想要以十万大军攻破蛮族,是极为冒险的。

    不过他只要防守住各条防线。

    坚守两年。

    蛮族就只能散了大量的兵力,开始组织生产自救,不然就得饿死。

    哪怕蛮族还有山西那帮走私商人为他提供物资,也是供养不起的。

    正合历史上的后金一个局面。

    老奴年年南征北战。

    以辽民之血肉积蓄了大军的物资。

    当辽民被屠戮殆尽,皇台吉登上汗位,那帮汉奸儒生夸赞皇台吉英明,善治理民生。

    极其的可笑。

    辽民在老奴时期,被屠戮殆尽,剩下不足十分之一。

    皇台吉不组织蛮人生产,粮食还能去哪里搜刮?

    民生,军事都要倚靠汉人了。

    他敢不重视?敢不拉拢?

    这一时期的后金,其实底蕴才是最为浅薄的时候,最为危险的时候,只可惜气运气运。

    蛮族大军跨越上千里之遥,冒着这般大的风险,就是为了入大明劫掠粮食物资人口。

    番茄

    可见其到了如何贵乏的地步。

    可惜国运这个东西,太让人惊叹了。

    唐清安真的不再忧虑蛮族。

    他现在的战力,的确还奈何不了蛮族,但是他能做到封锁蛮族,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两年,三年,四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只不过他需要做太多的事。

    不能在蛮族上面浪费太多年的时光。

    他可不想等自己老了,感叹一句向天再借五百年。

    那么。

    想要不抱遗憾,就必须重视民生。

    让三百三十万人口不成为负担,而是成为他的助力。

    唐清安看向了眼前的文官。

    “各位既然都晓得这个道理,那为何又开始贪图便利,不愿意下力气来治理民生呢?

    一百余万投奔的辽民中,有粮之人除了供应自身到明年的,还有不少有余力。

    我们想要他们多的,如果换成是我,我也不愿意给,毕竟我手里的是看得见,而各位承诺的,是看不见的。

    这些辽民仇恨蛮族,并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