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 一朝天子一朝臣 (二合一)
605 一朝天子一朝臣 (二合一) (第2/3页)
却硬生生咽了回去。
原因在于他太清楚杨鸿泽固执的性格,是绝对不可能接受这般激进的变法措施,势必会公开反对闹得满城风雨,从而打断沉忆辰步步为营的计划,导致提前迎接整个士绅阶层的反击。
很多时候不懂变通,放在官员身上是一种优点,只有这种人才能保持公心大义,为了心中理想去造福一方。
可同样这种执拗性格,在千年未有之大变革中,就成为了腐朽落后的象征。
腐儒二字,某种意义上对应的正是这种人。
“鸿泽,为师不能背信弃义,但相信你很快就能见证沉宫保的改革变法。”这不是胡濙第一次回绝改革内容,杨鸿泽身为学生,自然不能逼迫自己老师透露。
可仅仅是这样,很难说服他去信任与接受沉忆辰的革故鼎新。
“恩师,除了辞官致仕,真的没有其他选择了吗?”
“没有,为师的乞骸骨正是沉宫保变革的起点!”
“可是……”杨鸿泽还想要劝说胡濙两句,只是刚开口就被对方给打断道:“鸿泽,为师不会去说服你改变,相反希望你能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
“朝堂之道在于平衡,你的存在会限制跟纠正沉忆辰很多激进的策略,只有这样才尽可能避免他被权力欲望给迷失,不会走向独夫民贼的道路。”
“日后仕途为师不能陪伴左右,就只能靠自己了。”说罢,胡濙轻轻拍了拍杨鸿泽的肩膀,眼神中不再有官场上下尊卑,只有老师对学生,长辈对晚辈的那种嘱托。
话已至此,杨鸿泽明白老师是去意已决,于是饱含热泪的再度跪下颔首道:“学生明白!”明良二年的七月,注定不是一个太平的时间点,礼部尚书胡濙的乞骸骨奏章被皇帝给驳回挽留后,紧接着又是连续上疏请命,让文武百官看到了他的意志坚决,怕是真的心生退意。
直到第三次上疏致仕,明良帝终于同意了胡濙的请求,并且下发圣旨厚赏。
升授胡濙为少师、光禄大夫、柱国,赐其玺书、白金、纸币及袭衣,拨给驿车。
并让胡濙的一个儿子在锦衣卫供职,允许世袭锦衣卫镇抚使。这份恩隆基本上是正常情况下,明朝文官生前能达到的极致,想要再进一步只有死后追赠。
比如说赠予
“三师”头衔,加左右柱国、特进荣禄或者光禄大夫等等,再赐予一个
“文”字谥号。面对胡濙的致仕,沉忆辰说实话心中有些感慨万千,他的经历可能比皇帝还要更有资格,代表明朝的一个时代结束。
从此大明传统文官集团,不再是前朝最大的势力集团,沉忆辰终于成为数次朝廷政变中,笑到最后的那个
“胜利者”。乃至于到胡濙离京的那一日,沉忆辰还准备去亲自送行。只不过胡濙可能考虑到影响,以及自己某种意义上致仕的并不光彩,于是乎选择清晨悄然离去,没有给任何人送行的机会。
就这么朝堂一位七朝元老,落幕了自己的官场舞台。不过随着胡濙致仕带来的短暂官场低沉后,很快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吸引了万千目光,各方势力都想要把这个位置给收入囊中,其中最为主动的便是司礼监掌印曹吉祥。
曹吉祥是在正统朝末年从边关入京执掌御马监,他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全部局限于军中,再加上王振导致的文官跟宦官之间隔阂仇恨加大,他几乎没能在文官中培养出自己的党羽。
换做以前曹吉祥知道自己能力,估计不敢对礼部尚书这种职位生出觊觎之心。
但是执掌京营让他的野心愈发膨胀,再加上沉忆辰势力一步步壮大,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感。
迫切需要在文官集团中壮大自己的势力,就如同当初王振培养了一群文官
“干儿子”,直接掌控了朝堂的话语权,人人都得称之为
“翁父”。于是乎他就把目光瞄准了都御使杨善,这位便是当初巧舌如黄,硬生生没有付出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