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兵临城下 (加长二合一)

    356 兵临城下 (加长二合一) (第2/3页)

卿,能否告知朕,为何要出城迎战?”

    没有丝毫的犹豫,于谦便康慨陈词道:“回陛下,蒙古鞑虏携土木堡大胜之威,气焰嚣张无比。就如同少司马说的那样,如果我军坚守不出,只会让敌军愈发的猖狂,认为我大明将士无能、无胆、无勇!”

    “想当初我大明太祖布衣出身,奉天命驱逐暴元,后更是北伐万里,岂能被区区鞑虏轻视?”

    “再之固守京师不出,主动权便交于到了鞑虏手中,他们进可攻退可守,势必会劫掠我大明京郊乃至整个北直隶。”

    “大明百姓皆为陛下子民,又岂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鞑虏屠戮,最终就算守得一座孤城,却尸横遍野焦土千里,这场战争算胜利吗?”

    于谦满腔愤慨,他要守卫的不仅仅是京师,还有整个天下。

    如今京师集结了超过二十万大军,单纯数量上已经不属于蒙古的兵马。就算装备上略有不足,也远远没有到畏敌如虎,不敢与之一战的地步。

    至于群臣眼中的残兵败将,勤王军的老弱病残,放在于谦眼中却并不是如此。

    从来没有懦弱的士兵,只有懦弱的将领。沉忆辰的土木堡跟怀来城两战,已经证明大明将士并不缺乏血性,何足言惧?

    另外于谦还有一个理由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随着驰援跟勤王大军入驻京营后。很多京师纨绔子弟以及勋戚二代,也被紧急招入了京师卫戍部队中。

    他们这群人纪律性很差,却偏偏各个背景深厚,哪怕于谦掌控大权,依然无法挑战整个勋戚武将传承的体制。一旦遭遇到战事不利,这些纨绔子弟很容易成为不稳定因素,临阵脱逃一个就会带动整片防区崩溃。

    只有断绝这群人的后路,他们才会浴血奋战到底,背城迎敌某种意义上就如同当年项羽的破釜沉舟,后退者死!

    “大司马,此言差矣。”

    看到于谦头头是道的说出理由,吏部侍郎赵新有点急了。

    就在他刚准备反驳的时候,身后却传来一道冷漠的声音:“少冢宰,本官认为大司马言之有理!”

    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沉忆辰。

    曾经的他人微言轻,确实需要成国公朱勇率领勋戚集团站队,才能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

    可如今的他同为阁部大臣,岂会再看这些人的言语脸色?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自己现在重兵在手,军国大事容不得这些连血都没有见过的“文弱书生”,在这里指手划脚!

    沉忆辰要守的同样不是一座孤城,而是江山社稷。

    并且他从来不认为大明卫戍京师的将士是一群弱者,哪怕出城野战,同样不输蒙古铁骑。

    汉家儿郎顶天立地的嵴梁还在,土木堡一战并没有被打断!

    沉忆辰的正面硬刚,让很多文官大臣脸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当初想要拉拢的马愉一党。

    曾经他们以为沉忆辰不是阉党中人,就有为己所用的可能性。现在看来,道不同不相为谋,此子终究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就在双方火药味疯狂上升,准备爆发一场唇枪舌战的时候,殿外突然传来了一道太监的尖锐通报声。

    “太后驾到!”

    皇太后孙氏的到来,打断了朝堂之上的一场争辩,同时也让在场大臣更加迷茫了。现在郕王朱祁玉都已经正式登基为帝,难道孙太后还是不想要放权,打算搞垂帘听政那套吗?

    “臣拜见太后。”

    “儿臣拜见母后。”

    不管孙太后为何来到朝会大殿,她毕竟是当朝太后,包括朱祁玉在内没有谁敢怠慢。

    只不过这一次皇太后孙氏踏入奉天殿面若寒霜,噼头盖脸的就朝着朱祁玉问道:“皇帝,哀家在后宫之中都已经听说瓦刺大军即将要兵临京师,为何与鞑虏的和议使臣还没有挑选出来。”

    “太上皇都已经下达了禅位诏书,难道尔等君臣还忍心眼睁睁的看着他在敌军手中受苦吗?”

    孙太后这句话问出来,属实有点诛心的意味,让在场大臣面面相觑,无人敢上前应答。

    这几乎是明摆着告诉众人,新君朱祁玉不想把太上皇从瓦刺给迎回来,这才始终拖延和议使臣的人选。

    要知道朱祁镇虽然已经禅位当了太上皇,但他执掌帝位这么多年带来的影响力,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就消散。如果孙太后愿意为自己儿子助攻的话,想要获取复辟之功的大臣,估计大有人在。

    听到这话,朱祁玉自然明白背后的危机,立马脸色惨白的告罪道:“母后息怒,并非儿臣不想恭迎太上皇回京,而是京师卫戍事务繁忙,正在与诸位大臣商议如何应对。”

    “那好,商议出谁担任和议使臣了吗?”

    孙太后这次直接掀桌来到前朝,就没打算给朱祁玉任何敷衍的机会,必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要知道当她看到朱祁镇亲笔写的家书后,简直就是心如刀割。再怎么为了江山社稷让朱祁玉登基为帝,终究不可能隔断母子亲情,更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儿子。

    现在该到朱祁玉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了。

    “儿臣已有人选。”

    “谁?”

    “兵部右侍郎沉忆辰!”

    这就是朱祁玉与沉忆辰交换的筹码,他既然平步青云成为了阁部大臣,那么就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朱祁镇不能再回到大明京师,更不可能回到朝堂之上!

    沉忆辰?

    听到朱祁玉这话,孙太后把目光望向了沉忆辰,那一身绯色官袍在她的眼中,感觉是尤为刺眼。

    “让沉忆辰却担任和议使臣,皇帝你是认真的吗?”

    俗话说危机使人成长,孙太后经历过朝局大变后,现在不可能还是深宫中那个无知妇人。

    沉忆辰是第一个跳反,拥立朱祁玉为新君的臣子,相当于背叛了太上皇。

    选择他去担当和议使臣,朱祁镇还能回到大明?

    真是万万没有想到,郕王朱祁玉这才当了几天皇帝,就开始把自己当做一介妇人来湖弄了。

    “母后,少司马足智多谋,并且深厚太上皇恩泽。更重要一点,是他有武将之勇,敢于孤身入鞑虏营地不弱下风。”

    “京师被兵临城下,大明生死存亡之际,将士们需要铮铮铁骨的硬臣才能稳住士气!”

    说句难听点的话,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种和议使臣不就是送上门被羞辱的吗?

    换一个懦夫过去,不仅太上皇谈判赎不回来,更是丢了大明的脸面。士气将成为京师守卫战胜负的关键因素,大明绝对不能弱了下风,满朝文武仅有沉忆辰可以胜任!

    毕竟土木堡之败后那种劣势局面,沉忆辰率领驰援大军都硬生生的稳住了局势,谁敢说能比他做得更好?

    “莫要诓我,难道我大明无人,就只剩下一个沉忆辰出使吗?”

    说罢,孙太后目光扫视群臣,她希望有一人能够主动站出来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沉忆辰此子信不过!

    面对太后的目光,绝大多数朝臣都低着头不敢直视,贺平彦却感觉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无论自己再如何效忠新君,都不可能比得过沉忆辰的从龙之功,那还不如赌一把迎回太上皇复辟。

    实在复辟不成,至少还能得到太后的器重。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贺平彦感觉翻身机会就在眼前!

    不过就在他准备出列的时候,一只手臂拉住了他的手腕,回头一看正是自己的舅舅吏部尚书王直。

    此刻王直朝着贺平彦轻轻摇了摇头,他为官多年知道卷入皇家权力斗争中,大多都死无葬身之地。现在自己的外甥年纪轻轻,已经入阁参预机务,成就前景远超同龄人,何需着急?

    人生路漫漫,沉忆辰如今确实一枝独秀,可别忘记自古有一句名言。

    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满朝文武无人应答,见到这种场面后,孙太后脸上显出一抹嘲弄笑容。

    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朝不认前朝人,政客就是如此的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