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钞关地产(二合一)
223 钞关地产(二合一) (第3/3页)
风行!
“佥宪大老爷能拿出多少盐,草民就能做多大的生意。”
别的汪志道不敢口出狂言,要论起运河上做盐务买卖,他有着绝对的自信。
“好,汪兄果然大手笔!”
“本官每月能提供两万石盐,并且每月阳谷县还有着数十万民众衣食所需,汪兄如若能运来米粮肉食,本官可以全部交由你来供应。”
明朝前中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遵循着以物换物的原则,沉忆辰现在继续米粮肉食,刚好可以用盐与汪志道进行交换。
按照明朝官盐每石二两的定价,这就是四万两白银的大生意,再加上数十万人的衣食住行,每个月交易量折合下来能达到六至七万两。
一般运河上的小商家,还真吃不下来。
只是沉忆辰的这番言语,让在场的卞和、姜沛等人,神情有些不太自然。
因为目前沉忆辰手中,别说两万石盐了,就连两石盐都没有。见过画大饼打空头支票的,还真没见过吹的这么狠的,万一山东都转运盐使司旗下盐场没“抢”过来,拿什么去支付两万石的盐引?
果然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沉忆辰表现的越热情,就越有奸商的潜质。
汪志道完全没有怀疑沉忆辰在空手套白狼,他在听完对方的筹码后,立马就给出了早就商定好的报价。
“佥宪大老爷信任,草民定当竭尽所能,每月运来足量的米粮肉食。另外扬州汪氏愿出白银三万两,在张秋镇置办商铺仓储!”
这就是汪志道给出的报价,张秋镇目前废墟一片,三万两足矣彰显诚意。
没想到沉忆辰听到这个报价后,立马就摇了摇头道:“十万两,本官专门给你划分出一条街为汪氏商行。”
十万两?
汪志道简直惊呆了,哪怕在寸土寸金的京师,买下一条街的产业可能都用不了十万两,张秋镇何德何能值十万两?
“佥宪大老爷,十万两有些过多了,草民承担不起。”
汪志道不敢得罪沉忆辰,只能委婉的表达拒绝,这个看起来面和心善的状元公,属实在狮子大开口。
“除了一条街的商行,本官治水期间将打通运河山东境内钞关,汪氏每艘运船关税比以往少收五成,并且快速放行通过,不会有任何的吃拿卡要!”
明宣德四年(1429年)在运河上设立了七座钞关,从北向南依次是京师崇文门,天津河西务、山东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浒墅关、杭州北新关。
其中山东临清钞关,为大明七大钞关之首,每年征收税银在十万两以上。官方漕船名义上过关是不缴纳关税的,所以钞关主要征税对象,就是江浙地带的商户。
汪氏运船每年在山东临清关缴纳的关税,就得高达数万两。并且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关税,暗地里被吃拿卡要的银钱,几乎还要翻个倍。
如果沉忆辰能做到取消吃拿卡要,提升过关效率,别说是减少五成,就算增加五成汪志道都觉得是笔划算的买卖。
要知道每次被卡在关卡费心费力费时,而且遇到梅雨季节,很容易导致整船的货物霉变损坏,损失远远超过了五成关税。
“草民愿出十万两购买商铺!”
见到汪志道没有过多犹豫就答应下来,沉忆辰满意的点了点头。
“汪兄爽快,另外本官今日所言,汪兄可以传递给其他的商户。凡在张秋镇购买商铺产业,一律得以享受通过五成优惠!”
其实认真说起来,沉忆辰的这个想法还是清末海关启发的灵感。
清末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了赔偿巨额银钱,大清就把海关给抵押了出去。结果却出现了一件极其离谱的事情,那就是抵押出去的海关,收到的关税居然还多出来好几倍。
正是靠着海关结余银两,给腐朽清王朝续了一波命。
明朝运河钞关同样如此,只要能打击腐败提升通行效率,哪怕关税降低五成,可能收到的税也要比之前更多。
至少沉忆辰可以确定,在自己掌控之下,上缴给朝廷的不可能更少!
自己目前乃治水的御史钦差,临清也属于洪水泛滥区,用修建河堤名义去接手,可以说名正言顺。同时大明中枢还有一点好,那就是只要关税上缴到位,就几乎不会引发多少异议,反正谁收不是收?
钞关加地产,沉忆辰算是彻底解决了银钱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