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文瓘的教导(2)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文瓘的教导(2) (第2/3页)

不足以平民愤。”

    “如果是这种情况,孤会带着朝廷赈灾的粮食,亲自赶赴定州,赈灾的同时,还要拉着定州刺史游街,最后不必朝廷三司会审,孤会亲自下令砍了他的脑袋。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跟司法程序比起来,显然定州的民心,要更加重要。”

    “您看,孤的决断,如何?可....”

    话还没说完,李贤就见张文瓘开始了鼓掌。

    “哈哈,殿下的应对,没有一丝的差错。您说得没错,哪怕是对官员定罪,也应当查明实情以后,再行惩处。尤其是,您‘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的说法,更是没有一点问题。若是局面真的变成了这样,确实应该如此。”

    “只是,若只是定州一州的灾难,还不到要您亲自赈灾的程度,差遣一位朝堂官员,足矣。明日的朝会,这道奏折就会呈交给陛下,交给陛下决断。救灾如救火,定州的百姓,无论如何也等不起了,应当尽早做好应对才是。”

    听张文瓘这么说,李贤苦笑道:“张侍中,你把奏折交给父皇没问题,但不要把孤的话也讲出去呀。”

    张文瓘疑惑道:“殿下为何这么说?您才涉朝政,就能做出这等缜密的应对,实话讲,就是太子弘,也赶不上您,为何不能告诉圣人?”

    看了看周围,见只有李荇一个人守在门口,李贤才说:“你只要按照孤说的做就好,孤平日里的一点成就,不值得拿给父皇显摆,还是什么时候做了足够惊艳的事情,再汇报给父皇,让他老人家乐呵乐呵吧。”

    见太子如此说,张文瓘虽然还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点了下头。

    摸了一把并不存在的冷汗,李贤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大明宫的方向。

    藏拙,藏拙啊。

    自己的优秀,只要朝臣知道就好,毕竟,朝臣的支持,还是需要的。

    但是,太早在天后面前展现出来,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哦。

    虽然自己能顺利当上太子,也有她的助力存在,但谁能保证她现在就还是支持的心态?

    提防着一点,总不至于有错。

    “殿下,这封奏折既然讲完了,我等就继续下一个奏折吧,您看看,这是岭南冯家当代家主冯钥上的奏折。”

    见识到了太子的聪慧,张文瓘一改之前颓废的样子,忽然的就焕发了激情。

    如果说刚才他还在发愁怎么开始教导太子的话,太子刚刚的接受速度,和应对决定的精彩,顿时让他信心大增。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还有什么样的学生,比一教就会,甚至能举一反三的学生,更令他舒心的呢?

    看着李荇送过来的奏折,李贤知道,自己将来一段时间,恐怕就要在解析奏折中度过了。

    这些老臣,估计在三省大堂的时候,就商量好了。

    想要让一个政治白丁,快速的适应朝政,除了这样直接上奏折,拿着具体的案例讲解,没有更快的方式了。

    虽然是填鸭一样的教育方式,但李贤并不害怕。

    人的学习能力,或许会因为年纪的增长而缓慢下降,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对可以类通的学习,学习起来反而比年龄小的时候,要更快一些。因为,一个人的阅历,也能给他的学习,提供助力。

    以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李贤觉得,接受张文瓘几人的教育,或许会非常地简单。

    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两个人都在奏折的解析中度过,怀里塞着的奏折讲完了,张文瓘甚至差遣李荇,到门下省,跟东台侍郎讨要了几份重要的奏折,然后继续研判。

    为了让朝臣对他这个太子更相信一些,李贤不得不硬着头皮,连续的运用自己后世人的头脑,跟张文瓘讲述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还有自己遇到了会怎么批复。

    当然,不能像定州的奏折那般,表现的太过于妖孽。一个在封地就藩蹲了好多年,从没去过外地、从没参与过朝政的人,要是表现得太反常,不仅不会获得“天才”的称谓,反而会被人怀疑。

    领先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