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人间客
第八百九十九章 人间客 (第2/3页)
。
这位悄然返回家乡的年轻武官,轻声道:“院子太小,那么多客人,不见得都能进来。”
……
……
一袭黑袍,离开天青县,然后离开渭州,却并非返回神都,而是绕行去往别处。
陈朝已经不是第一次游历世间了,自从离开渭州前往神都之后,他几乎就没有在神都消停待过多久,这些年来来去去,走走停停,一座大梁,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刻意绕过神都的陈朝朝着瀛洲方向而行,在路过一座名为长坂郡的时候,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当地故事。
说是这座长坂郡在前朝的时候,几乎每年科举都会出一两个进士,年年不断,这样一来,等到时间长久之后,前朝庙堂上,其实出自长坂郡的朝臣就不在少数了。
当时所谓的长坂党几乎是遍布朝野,声势浩荡,不过也因为此事,当时前朝覆灭,长坂党也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毕竟他们在朝野权势滔天,却没有尽到治国之能,劝诫君王之责。
或许也因为如此,等到大梁朝建立,长坂郡的读书人每年科举,就再也没有高中过,这并非大梁刻意针对,而是好似冥冥之中就有那么一股子气在拦着这些读书人再次高中。
其实若是有境界高妙的炼气士来到此地,大概会看明白,在天地之间,属于长坂郡的那缕文运,稀薄的几乎不可见。
其实这种现象,换一个老农都很好解释,就像是一块肥沃的田地,连续许多年都是大丰收,到了某年之后,开始没有收成,这都在情理之中。
依着他们的说法,是该让田地歇一歇。
长坂郡就像是这么一块田地,曾经洒下那么多读书种子,都开花结果,可总不能一直都这样才是。
不过长坂郡这颗粒无收的境地,要持续多久,没人能说好,是终大梁一朝都是休养生息,还是在某天,重新生机勃勃。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百多年来,早就磨灭了这长坂郡的读书人心气,从百余年前开始,便陆续有绵延了数百年的书香门第,举家搬迁,离开此地。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长坂郡里,剩下的书香门第,已经不多,而且大多破败,是因为搬不走而没想着搬走,而并非不想搬。
但实际上即便是搬出此地的书香门第,在其余地方,家中后生,也都没能高中,好似虽说人离此地,但根在此处,很难说真正和此地撇清关系。
后来又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说法,说是长坂郡的读书人不能高中,是因为和大梁朝天生相冲,想要改变现状,只能等大梁朝覆灭,新朝建立,才有逆转之可能。
但这种传言,实在是过于凶险,哪怕是有不少读书人是这般觉得,但绝不可能开口这么认为。
甚至于为此,州府那边对长坂郡的注意程度都高了不少。
驻守此地的郡兵,是别处郡城的一倍。
不得不防。
读书人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但实际上在某些重要节点都占据了极重的戏份,当年书院建造,收拢儒教读书人,成为儒教圣地,虽和历代王朝的关系不错,但远没有到了如今这般的相融局面。
而推动此事的人,正好就是长坂郡的一位读书人,那人姓董,出自长坂郡董家,向当时的皇帝陛下上书一策,名为《举贤良对策》,也是此策一出惊动世间,那位董姓读书人被请进帝都,和那位皇帝陛下对谈三日,不分昼夜,甚至是同食同寝。之后那位皇帝陛下拜这位董姓读书人为国相,由他和书院协商。
当时的书院院长和这位董国相手谈数局,各有胜负,在手谈之时,两人激烈辩论,最后书院院长越下越惊,发出感慨,“天下读书人,我不在最前,只遥遥可见董相背影。”
要知道历代书院院长都是天下读书人公认的学问最高之人,但那一代的书院院长竟然会发出如此感慨,就足以说明那位董姓读书人的学问到底多高了。
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