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一直存在

    988一直存在 (第2/3页)

立王国无异,最多表面称一下臣。

    随着大批阿拉伯商人和移民来到印尼群岛,伊斯兰教开始传播开来,以商业为主的旧港华人受到了影响,旧港一支华人武装力量的首领施进卿就是穆斯林。

    在永乐皇帝朱棣的治理下,明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期。

    永乐三年,为了向海外万邦宣示大明已经取代蒙元成为中华正朔,以及弘扬大明的繁荣昌盛,朱棣派遣郑和率船队下西洋。

    这里的“西洋”是指“南洋”以西,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洋。

    郑和的船队有二百多艘船只,不仅配备了两万余名水手和士兵,还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用来赏赐和贸易,从南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珍稀木材、金银等贵重物品,同样充实了明朝国库,获利颇丰。

    庞大的财富,也吸引了无数双贪婪的眼睛。

    盘踞旧港的陈祖义,得知郑和船队载有大量从西洋带回的奇珍异宝,决定在船队返航途中予以截夺。

    他的计划是先向郑和诈降,然后趁明军放松戒备之际发动突袭。

    陈祖义的阴谋被另一支华人武装首领施进卿发现,施进卿是生于海外的二代华人,信仰伊斯兰教,而郑和算也是穆斯林,宗教信仰的一致让两人关系颇好。

    于是,一心向着大明的施进卿,悄悄把陈祖义的偷袭计划告诉了郑和。

    郑和曾经追随朱棣征战沙场,见惯了阴谋和厮杀,很早就洞察到陈祖义的伎俩,现在又有施进卿作为内应,轻松消灭陈祖义这股海盗,将其生擒押回京师处刑,解除了下西洋路上的一大威胁。

    消灭陈祖义势力,施进卿成为旧港的实际统治者后,派人入京觐见,向永乐皇帝朱棣表明忠心。

    于是在永乐五年,朱棣下旨设立旧港宣慰司,任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赐予金印和官服,旧港宣慰司归入明朝版图。

    旧港宣慰司周围群狼环伺,也就是有明朝这个靠山才获得在南洋安稳的安稳日子。

    旧港宣慰司到底算不算明朝领土,这一点一直存在争议。

    因为明朝没有向旧港派遣官员和驻军,也不收税,比元朝对满者伯夷王国的短暂统治还要薄弱,元朝至少向爪洼岛上派驻过官吏和军队。

    而且旧港宣慰司与明朝之间的联系,仅限于几次进贡,地位与藩属国差不多。

    此外,施进卿同时也向满者伯夷王国称臣进贡,以维持和平关系。

    在魏广德眼中,旧港宣慰司算不算大明领土其实不重要,只要大明的皇帝和内阁认为是,那就一定是,不是也是。

    以往魏广德没敢对海外土地打主意,那是因为他深知此时大明军力孱弱,对外发动战争很难获得胜利。

    即便取胜,也会是惨胜,实在得不偿失。

    可是看到戚继光训练的蓟镇军以后,魏广德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变化。

    等几年辽东攻略成功实施,让戚继光接任李成梁辽东总兵官一职后,就让他在辽东重建这么一支军队。

    三万人规模的军团,届时大明就有出兵的底气。

    一个军团向海外出击,一个军团留在蓟镇拱卫京畿,貌似就稳妥了。

    而这几年的时间,还得抓紧找工部解决舰船问题,需要大船,可以一次性搭载更多的军队。

    别的地方暂且不提,一路先去旧港,恢复朝廷对旧港的统治,然后就是搞清楚欧洲人在南洋的势力范围,再徐徐图之。

    至于张居正会不会答应,还有宫里的态度,魏广德其实心中已经有底。

    虽然旧港宣慰司早就不存在了,可是朝廷从未下达过撤销宣慰司的旨意。

    换句话说,虽然朝廷一直没有对旧港宣慰使进行过封赐,可是这个衙门,这个官职依旧存在。

    正好,船队南下就以旧港宣慰司久不见进京觐见的理由,不管现在那里谁说了算,都是个发兵的依据。

    因为朝廷从未向旧港派出过官员和驻军,而是由当地华人自治,所以朝廷放弃旧港时也没有行文,否则就要派出舰船南下接人。

    也是亏得他记忆超好,还记得自己确实没有看到过朝廷撤销旧港宣慰司的文书。

    不过魏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