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信

    907信 (第3/3页)

思索这京城的事儿,而在京城内阁首辅值房里,高拱也正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疏感觉头疼。

    其实奏疏还是这些奏疏,并没有比往常增加多少,但是处理政务的阁臣却是少了许多。

    想想就知道,隆庆朝内阁阁臣最多的时候多达六人,一百份奏疏一个人也就负责处理十来份就可以完成了。

    而现在,随着阁臣一个个或致仕,或丁忧,就剩下他和张居正两个人。

    一个人要处理原来两三倍的量,工作压力可不就大增。

    高拱此时不得不考虑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增加阁臣。

    可是向隆庆皇帝举荐阁臣也不简单,最起码得各方面条件达到要求,不能被人挑出刺儿来,还得考虑到平衡一途。

    也就是说,他高拱的手下,或者说朝中都知道是他这方的人,他还真不能举荐进入内阁。

    至于为什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涉嫌揽政。

    就现在,朝野上下已经对他的强势,私底下议论纷纷,若是他再举荐个凡事都听他话的人入阁,那不是摆明了架空张居正。

    这样的举荐送到隆庆皇帝面前,怕是也很难通过。

    得找够资格的,还得和他高拱有间隙的,还得性格比较温顺的,办事儿能力还不能差了,这就比较难选了。

    高拱在脑海里思量着人选,不由得想到当初曾经因为杨博的关系,在背后捅过他一刀的“同年”。

    这个人就是高仪,当初高拱从礼部尚书进内阁,高仪就是他的接替者。

    但是之后在他和徐阶闹出矛盾以后,徐阶上奏乞归,杨博就联络高仪联名上奏请皇帝挽留。

    那时候他高拱可也递交辞呈,但是高仪并没有为他这个同学求情。

    之后,在他回归时,高仪因为担心,所以也和杨博一起,先后想皇帝递交辞呈。

    让高仪入阁,帮自己分担一些烦恼?

    高拱在心里思考着,不过现在高仪应该是回了钱塘,找人先问问他的情况再说。

    因为高拱相信,如果是举荐高仪的话,他回来诚惶诚恐,怕是也不敢再和杨博勾接了,还得承自己的情,毕竟是自己这个老同学举荐的他。

    曾经的礼部尚书,自然是够资格入主内阁的。

    当年事儿,朝野也不会认为他和自己是一伙的。

    有了这个心思,高拱就在门生了选了两个钱塘人,派人传条子,让他们晚上到府中一叙,他要知道高仪回老家后做了什么。

    高拱已经有心要给内阁补人,而魏广德可不知道这些,还在寻思着,希望隆庆皇帝能够多挺两年,这样到了明年自己就能回京城。

    到时候不管隆庆皇帝什么时候挂了,自己只要在内阁,届时必然也是顾命大臣之一,到时候就不用担心处处被高拱、张居正压制了。

    要知道,阁臣和顾命大臣比起来,地位上那是差太多了。

    当晚,魏广德在书房里终于还是给冯保回了一封书信,除了介绍自己在老家的情况,也关心了太子的近况,特别是临近太子出阁读书,魏广德还特意嘱咐他多关心一些,若是有拿不到主意的地方,可以考虑和张居正商议。

    这是魏广德不得已提出来的建议,他不在京城,冯保真遇到大事儿可没法和他商量,这年头又没有手机可以即时通讯。

    冯保在京城,除了高拱,唯一能谋事的就只有张居正,最起码他不会和高拱搅合在一起。

    高拱可是把徐阶的儿子送去充军了,单凭这点,张居正就没法和高拱合流,至少也是面和心不合。

    至于这两位到时候会不会搅合到一起把他踢出去,他也没办法,最起码别到时候高拱一脚把冯保给踢飞了,自己在宫里连个可以合作的盟友都没了。

    第二天,魏广德见到冯邦宁,看着脸型倒是和冯保很象,也是四方脸,到算得上仪表堂堂,现在年岁也不大,还不到二十岁。

    此次派出来送信,也算是冯保对他的历练。

    关心问了几句冯保的身体,魏广德就建议他可以在江西玩上几天,比如去南昌府看看,那边名胜古迹很多,九江府也留有不少文人骚客的遗笔。

    “魏阁老,此次南下,家叔有言,信送到就尽快返回,游玩还是等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冯邦宁没有贪玩的性子,而是老实对魏广德说道。

    “既如此,那请贤侄带封信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