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世子薨

    315世子薨 (第2/3页)

百五十石......”

    此时,高忠手捧着圣旨站在殿前大声宣读着。

    殿上大臣此时全部匍匐于地,恭敬的接受圣旨,他们无一例外都支棱着一双耳朵在仔细倾听旨意的内容。

    很快,贾应春面朝地面的脸上就浮现出一片笑容来。

    他,赌赢了。

    此前,在西苑的永寿宫中,虽然旨意是让六部九卿,这些大明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人们来此廷议的,但是廷议不久,支持和反对一方刚刚开始在大殿里准备新一轮的当面争辩时。

    “宕,宕......”

    御座上的嘉靖皇帝敲响铜磬,终止了这场注定毫无意义的争论。

    此时,殿上所有人都知道,上面那位已经对此事有了决定,他们继续争辩只会让上面之人不喜,所以众人都怀着忐忑的心情躬身等候御座上嘉靖皇帝的说出自己的决定。

    “你们都是好的,心怀国事。”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看着下面俯首帖耳的大臣们,他们走出去以后都算是权侵朝野之人,但是在自己面前依旧要做的那么卑微。

    他们的权势,都是自己给的,自己一句话可以把他们捧上天去,也可以打落凡尘。

    只是,这又有什么用,他们行为做事之事,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当初大礼议,杨廷和强势的想要压服自己,或许一开始他是真的想为他那个堂哥争取点什么,但是到最后,那已经是为了自己的威望继续和自己对抗到底,性质已然变了。

    “祖制,国策,不可轻动,不过此事事关辽东百姓,朕不能无动于衷......”

    嘉靖皇帝看着这些大臣,侃侃而谈道,“高忠,宣旨吧。”

    “魏广德进呈所勘天津入辽路线,自海口发舟,至右屯河、通堡,不及二百里。其中曹泊店、月沱、桑沱、姜女坟、桃花岛均可停泊,相距不过四五十里,可免风波、盗贼之虑。

    《金刚不坏大寨主》

    借太仓米五万石救济饥民,委官督发至天津通河等处,招商贩运,并令彼此监督,不许夹带私货。

    遣御史一员速去购粮,设法输运,以济百姓之急,户部年终再发牛具银五万两,以备来春播种......”

    “臣接旨。”

    随着高忠宣读完旨意,所有大臣齐声高喊道。

    朝堂争论数日的海运济辽,最终在嘉靖皇帝一纸圣旨下达后宣告终结。

    诏行海运,转粮入辽东。

    此次朝堂风波,虽然看似最终获胜一方是裕王府,是贾应春,但是在御史新购赈灾粮的运输上,并没有明确依旧选择海运济辽,而是设法运输。

    徐阶起身时,不由得偷眼看了看御座上的嘉靖皇帝,有点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

    到底是真的打算逐渐放开海运还是仅仅是权益之计,用来度过眼前的难关。

    消息传出去,裕王府在欣喜之余,怕是也要失望了。

    对于海运,徐阶自然是清楚的,不过他并不打算支持,虽然和高拱接触,他就发觉似乎高拱对待海运,甚至对待海贸都表现出一副异乎寻常的关心。

    徐阶也想过,会不会是裕王殿下支持开海,不过现在不管是他还是裕王殿下,身份都极其敏感,除了裕王府任职之人外,旁人是不便出入裕王府的。

    随着六部九卿纷纷离开西苑,返回各自衙门办差,这场风波最后的结果也迅速在京城官场中传开。

    魏广德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圣旨手抄本,看后魏广德到是没有表现出太过惊喜,其实在他心里还是略微有点失望的,至于原因自然就是赈灾粮的发运,旨意中并没有明确。

    设法?

    这难道是嘉靖皇帝还在等待朝堂第二次大争论吗?

    道越论越清,理越辩越明。

    虽然争论有助于开智,但是朝堂上争论多了可容易形成拉帮结派的情况,这对于大明朝一直反对的朋党这一政策可不是好事。

    不过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消息传到裕王府,府里自裕王、高拱以下都是欢欣鼓舞,终于在和严家的较量中扳回一局,不容易。

    裕王没有高兴,是因为担心此举得罪了严家,会不会又遭到严家的报复。

    这也是裕王性格使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