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古代货币

    第八十七章:古代货币 (第1/3页)

    对照了很多资料,叶远了解到,这些银元都是标准的五十两官银。

    这里的五十两可不是现在的五十两,古代和现代重量换算是有很大差别的。

    古代的重量单位“两”与现在的“两”完全是两回事。

    根本不等于现在的50克。

    同样,古代的“斤”与现在的市斤也完全不同,不等于500克。

    古代的“两”不是一个很严格的标准单位,不同朝代间不尽相同。

    同一时期又有“府平”、“库平”等不同的标准,彼此间有微小

    的差异。

    若拿最常用的标准,与现在的重量单位比较:

    清末的“库平一两”约等于37.31克。

    1“斤”等于16“两”,约合597克左右。

    至于现在我们所说的“市斤”(500克),是建国以后为了与公斤之间换算方便而重新规定的,与古代的“斤”根本扯不上关系!

    至于清朝末年赔款的问题,可不能拿现在的几千吨白银来类比。

    现在各国都以黄金作为硬通货使用,而白银仅剩下工业、装饰等方面的用途,其实际市价已经大大降低了。

    而在清末,白银是世界很多国家对外贸易的硬通货币,加上当时白银的总量和年产量都比现在少,所以其实际购买力远比现在高的多。

    叶远在找这些资料的时候,也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古代人是如何找零钱的。

    明清两朝的银本位制,“两”是主单位。

    两以下的钱、分、厘、毫还算常见。

    而丝、忽、微、纤、沙、尘、埃、渺、漠、糢在民间少见。

    这十个汉字作为量词,均是微小的意思。

    汉语中有成词,如丝微、微纤、微漠,以及毫厘、丝毫、尘埃等。

    两以下的十五个单位,均为十进制。

    十丝为一毫,十忽为一丝,十沙为一纤,十尘为一沙等。

    实银子用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没有固定面值,用时得用专门的秤(戥子)来称量。

    “戥子”是一种相对精准的秤,最大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

    除了银子,也用来称贵重的药材、香料、颜料。

    所以,往往达官贵人家才有戥子,甚至由乌木、象牙等制成。

    也有分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