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铸炮

    第五十三章 铸炮 (第2/3页)

为都是生地的缘故。

    而玉米,高粱,大豆,土豆,以及红薯等倒是长势勉强可看,但产量不用说比大明南方,就是比北方较为贫瘠的陕甘等地,还有所不如。

    不过,毕竟是第一年农作物种植,产量多寡,倒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启了汉洲大陆的耕作先河,相信,随着农田的精细维护和水源的灌溉,在第二年(季),农作物的生长,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相比农业生产成绩的不甚理想,工业生产却是惊喜连连。

    经过半个多月的小高炉炼钢,生产的钢材性能也是逐渐提高,并工艺流程也趋于稳定。这意味着,这两座试验性质的小高炉可以满负荷地进行生产了。

    而那个来自瑞士的铸炮师斯蒂芬·格里希丁,经历了七八次的失败,浪费了无数钢铁,终于铸成了一门4磅的野战钢炮。

    由于全部采用了钢材铸就,整个炮身比同规格的铁炮和铜炮要轻巧许多,加上支脚,总重量才一百四十多公斤。一匹马可以轻松地拖拽,甚至只需要两三个人都可以移动它。

    “试试射程和威力吧!”齐天带着几个少年和工匠,来到黑山堡外的一处平地,测试这门“小巧”的钢炮。

    “……好的,先生!”斯蒂芬·格里希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刚才,他亲自与几个工匠,拖曳着这门耗费了他十几天心血的钢炮来到试炮地。

    由于不知道钢炮的膛压和炮壁的强度,他先塞入少量的火药,然后放入一颗弹丸。

    转头看了看身后那个知识渊博的少年,见他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斯蒂芬·格里希丁拿起火绳,点燃了炮捻。

    “轰!”一声,弹丸瞬间飞了出去。

    “多远?”齐天抬头望着钢炮射击的方向。

    不久,一个少年从侧方跑向弹着点,然后举起一面印度灰布做成的旗子。

    “差不多一百二十米到一百三十米。”有人估算出了距离。

    “陆续加大火药量。要记录一下,放药量和射程。”齐天侧头对齐远山说道。记得这个时期火炮射击,似乎有火药定装的说法,需要打多远,就直接塞入配备好定量的火药包。

    随着火药量的加大,这门4磅的小钢炮射程也逐渐变大。

    200米,250米,300米……,最后射程到了560米左右,无论再如何加大火药量,始终在这个距离上下浮动。

    最大射程560米,那么有效射程也就是450米之内,按照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