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三种视角下的激流对决

    187.三种视角下的激流对决 (第1/3页)

    肖邦升c小调激流练习曲4

    姜笙。

    -

    先声夺人!

    三大赛场A、C、E三组首位出场选手几乎同时开始了他们的演奏。

    但只有桃园音乐厅的温度一瞬上升。

    还在沉睡的清晨像是被滚滚音流强行唤醒,只不过十秒的功夫,整个音乐厅的气氛宛如进入了白热化的比拼阶段。

    选手观赛区,除了后台待出场二号选手,其余九名选手可以直观从的从观众视角感受到此刻钢琴前娇小身影十指下的爆发力。

    快、急、凶狠。

    压力扑面而来。

    他们看似平静的表情下,已经有人开始在心中根据自己的出场顺序打起小算盘。

    比赛不是音乐会,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欣赏音乐。

    只谈手指技术,  九人中已有七人甘拜下风。

    很残酷,很赤裸,但比赛就是这样。

    没人知道对手将以怎样的姿态登场。

    他们能做的就是面对强劲的对手出现时,及时调整心态尽量不被干扰。

    有人心里在想,尽管她的开场很棒,但或许一会儿她也会出现失误。

    有人甚至忍不住期盼,  她在下一秒就会出错。

    落音或者粘指,  不需要忘谱,只要出现一点点故障就好。

    他们太清楚,  激流这首作品对于这个赛场的评委而言,一点小问题就足以致命。

    然而当姜笙以干脆利落的收音扬手结束激流演奏那刻。

    形式或许已变得明朗起来。

    A组的首位晋级待定人选已经出现。

    就是眼前这位他们多数人都没有听过名字的54号羊城院姜笙。

    只不过有人在对方演奏至第八小节时就做出判断,有人在对方演奏结束之后被迫生出这种想法。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想取胜,那就只能硬碰硬。

    试问自己有没有这个水平去和对方做一番正面较量。

    九人中八人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过往好了想,假设每组有两人可以晋级,至少他们还可以去争取另一个晋级名额。

    这么想或许有点消极,可谁能想到A组里面竟然也藏着可以和吴复生梁春雨那些天子骄子站在同一梯队的选手。

    每一届比赛夺冠热门也就那么两三人,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

    老汤的心态相对还比较积极,但也忍不住感慨,姜笙这种黑马级选手在往届高校组基本不会出现。

    如果说现场有谁对姜笙有点印象,那便是评委席中的刘姓男评委。

    四年前的高校组二轮比赛,姜笙弹得第一曲目也是激流。

    那时这名还是来自国院推选的小姑娘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遗憾的是当时她所面临的对手年龄都大她太多。

    但经管如此。

    如果那届晋级三轮的名额有13人,  那对方也就进去了。

    事实上后来的十七届比赛直至大概章程公布之前,组委会都在讨论是否应该将三轮晋级名额增加至十五名或第十八名。

    多给国内这些年轻人一些机会。

    未果。

    直到今年,组委会终于将第三轮比赛的名额增至十四人,但刘姓男评委丝毫不怀疑是因为赛事项目升级的原因。

    因为多出来的两个名额直给予海外获奖选手直接晋级三轮。

    所以通过海选走进二轮的104名选手还是只能去争那12个晋级名额。

    从他的角度,  四年之后卷土重来的姜笙在手指的驾驭能力上确实有了质的变化。

    只要接下来的月光不出现重大意外,走进第三轮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可如果对方的目标是决赛...

    -

    现场安静片刻,姜笙调整呼吸后再次抬手落指。

    音乐厅的气氛随着沉重的三连音变得沉重,不再如刚才那般汹涌澎湃。

    带着女性柔美的落键再次展现了姜笙对于手指技术的操控,分解三和弦的流动感宛如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

    还是升c小调。

    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2,又名月光。

    姜笙本轮的第二首作品。

    如四年前同出一辙。

    -

    后台,逐渐调整好心态的李安分出一半注意力回到了姜笙的演奏当中。

    月光不算是他贝奏中的保留曲目,但也算是他研究相对较多的一首贝多芬奏鸣曲。

    没太注意对方的第一乐章。

    只听第二乐章,就和他演奏的思路完全不同。

    尤其是在颤音的使用上,贝多芬在第二乐章设计了多处颤音的演奏。

    五六十小节处,在由D大调在向降D大调过度时,颤音的演奏对音乐表现力的影响非常大。

    李安更偏向于加强音量的演奏,而姜笙着重在密度频率上做文章。

    二者处理谁更高明他不好评价,呈现出的风格最终只能交给评委做比较。

    只不过他二轮的选曲没有月光,但有激流。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