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东京攻略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东京攻略 (第3/3页)

方沂省下了租用时代广场数百万美金的花销。

    有个留学的妹子给方沂当同声传译,她说来的介绍词都让方沂脸红:

    “一己之力推行工业化的先驱”。

    “孤独的、伟大的、偏执的”影人。

    “五千年才诞生来的面容。”

    “天才发明家。”

    好家伙,我哪里配得上这些词?

    是枝裕和作为日本人很会读空气,他察觉到底下都是方沂的精中狂粉,发言前给自己叠了足足两分钟的甲,一直到主持人都嫌烦了,他才话锋一转:

    “cg的使用,是否会湮没掉许多有价值的技术,最终也影响到成片的质量。”

    这话说的太干了,是枝裕和举了个例子,他到韩国拍电影时,有一幕是主角开车,窗外绵延的海岸线后退,海风刮进了主角的车内,吹动头发……

    这场景很常见,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难度。

    韩国人拿几块绿色的挡板一拉,就开始加特效了:风扇在镜头外吹,主角在车内前后耸动,假装车在动的样子。

    是枝裕和虽然是导演,但是初来乍到,不好坏了当地人的规矩。当晚这一段拍完后接音轨,他反复矫正,始终不行。这是因为没有在真的海边拍摄,那些海鸟的叫声,海风的声音都是后期加的,和主角的头发丝飘动并不一致……

    是枝裕和觉得这是个大问题,第二天拿出来要求现场拍,韩国人觉得他匪夷所思,但迫于导演的淫威,最终还是去海边拍了。

    他说:“能控制并不代表全部,这是拍电影的乐趣之一;我觉得韩国同行的表现,有点太过了。”

    方沂由于片子正要在韩国卖,不好批评韩国同行,怕激起了民族情绪,于是和稀泥:

    “韩国拍电视的时候,据说是边拍边放,为了保证效率,他们这么做是没什么问题的……”

    是枝裕和以为方沂在嘲讽他,没想到方沂又说:

    “但是在电影里面,由于影院的设备和家用设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这点音轨不匹配的细节最终会被耳尖的观众发现,成为一个遗憾……我想电影之所以能从不要钱的电视那吸引到人,正是因为精益求精,提供了电视无法提供的视效,这视效当然也包括了音效,观众愿意为这份‘完美’付出票钱……”

    看起来好像是枝裕和反而在赞同方沂。

    初战方沂大胜。

    遗憾的是,之后就不是这样了,是枝裕和开始疯狂冲塔,方沂只能把和稀泥进行到底,气势上输了几分。

    是枝裕和对日本国内长期没有“电影专项发展基金”开炮,认为这个金额韩国是3.4%,大陆是5%,法国达到了恐怖的11%,而日本是零。

    他认为非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国应该提高这个税收,抵抗老美的文化霸权。

    之后又把话题带到电影界的性丑闻和制作环境——即底层场务的工作环境恶劣。

    但是没关系!方沂醒悟了,他也可以批评日本影坛!他和是枝裕和两人一唱一和,在座谈会的最后二十分钟,共同得出日本电影药丸的结论!

    台下的摄制组来自于NHK,这一期访谈将会做成纪录片,从电视台人员的脸上,显然他们都感受到了悲痛:亚洲独一档的青年导演,以及本国的年轻俊杰,同时对本国影坛发出了告诫,他们的论证过程都是缜密的,提供的数据都是一手可信的。

    是时候塔塔开了!那些只知道制造丑闻的老家伙们!

    是你们挡住了年轻人前进的步伐。

    方沂在后半段那种想说而不能说的“李安”式表情,则被理解为善意的怜悯,这进一步刺激了小日子的自尊心。

    日本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座谈在业界传的很快。

    方沂拍摄尼康广告的最后一天,头一次见到偶像的导演庵野秀明很沉默,也许是因为听说了那场座谈。

    和方沂合作的机会难得,正如他当年和宫崎骏座谈时,他感到灵魂上“战栗一般的享受”,为此,他连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不好意思,前一张封了,现在来看,可能白天解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