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我弱我有理

    116 我弱我有理 (第2/3页)

要让他们给多点。

    清泉村的村长眼看着场面要控制不住,拿着大喇叭给他们解释,“这家人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证府特殊照顾,给他们的食物多一些,大伙别嚷嚷,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可以额外多领到一些。”

    队伍里一位老太太眼睛一瞪,“做贡献怎么了?我之前种地种出来的粮食,卖给很多人吃也是做贡献,怎么就没见多给我们点水喝?

    再说我年纪大了,不是更应该特殊照顾吗?他们一家人精气神好着呢,既然是做贡献,更应该把他们的水让给我这个老太太喝。”

    这是典型的我弱我有理,人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食物,凭啥给你,就因为你年纪大吗?

    排队的不少人都觉得这个老太太不讲理,不过为了能得到更多的水,昧着良心跟着喊,“就是,反正我们也要多领。”

    乡下人是不缺粮食的,几乎家家户户只要是种地的,都会在家存上很多粮食,为了防止灾年,也有的是等着来年价格高的时候卖掉。

    总之,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深入老百姓的人心。

    他们缺的是水,河里的水井里的水都不能喝,唯一获取饮用水的途径,就是领取救济粮。

    “只有被证府登记在册的人,才能领到额外的食物,这电脑上没显示的是不能多领的,你们就别嚷嚷了。”村长卖力的给他们解释。

    结果一个人都听不进去,他们才不管道理不道理的,就知道别人有的自己应该也有,

    最后实在没办法,还是靠守在这里的两个警力,拿着枪暴力镇压,道理讲不清,只能动真格,简单粗暴,一群人瞬间就老实了。

    他们担心要是被拉进黑名单,以后都领不到,就亏大了。

    姜奶抱着粮食往回走,“老一辈的农村人都是穷怕饿怕了,要是有机会能多领点食物,我也会问他们要的。”

    倒不是他们无理取闹,农村人大部分文化比较低,一些老人从上个年代过着穷苦日子过来的,遇到好处就要往家里捞,遇到便宜就要捡,这是他们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