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 办法总比困难多
608 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2/3页)
台率,或者说周转也慢啊。
比如花一百万开一家大饭店,哪怕坐满了,一次就餐充其量也就一百人,再多的话,就餐感觉就不好了,就谈不上高档了。
一百个人一次的消费,每个人赚十块钱,撑死也就能赚个一千块钱。
可同样我花一百万,开十家小餐厅,那就不同了。
十家餐厅都是小餐厅,主打的是实惠,因为面对的客人是中低层,他们虽然不如有钱人有钱,但消费能力更强,人数更多。
一家餐厅哪怕一次只坐五十个人,十家餐厅就是五百人一次。
五百人吃一顿饭,哪怕每个人只赚他三块钱,就是一千五百块,这也比一家餐厅的一千块要多。
实际情况可能更多,毕竟普通人吃饭快,翻台率高,一顿午餐,可能来三四波客人。
总之,大饭店看似单个菜的利润高,但能来消费的总体人群数量少,整体来说利润也不高。
反倒是更多小餐馆,做大众饮食,别看单个菜的利润少,但薄利多销,其实利润更高。
在吃喝这种基础消费方面,其实越是做普通人的买卖,就越赚钱。
因为人越穷,消费欲望反而越高。
相反,人要是特别有钱了,他的消费欲望反而不高了。
你想啊,就算你有能力天天鲍参翅肚,可你难道真的去天天吃鲍参翅肚吗,不腻歪吗?
我做连锁餐饮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放弃高大上的大餐馆,改成好多个面相普通大众的小餐馆,来个薄利多销。
一般的小餐馆大都是家庭作坊,虽说成本低,但其实卫生质量跟菜色水平嘛,一言难尽。
我做这种连锁小餐馆就不一样。
虽然我也做小餐馆,但因为是统一菜色统一管理,控制能力更强,监督能力更强,并且客人如果吃饭的时候出现问题,维权也更容易。
最关键的是,这样做,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让工厂原先的很多闲散人员都重新再就业,重新利用起来,不给政府增加负担。”
林大爷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可你之前为什么不这么搞?”
曹志强苦笑:“之前试过了,可那个时候呢,红光厂还在,大家都不乐意去重新培训再就业。
您想啊,原本在工厂里瞎混,啥也不干,每个月就能干拿工钱。
然后让他们不准瞎混了,要去重新学习如何当厨师,如何当服务员,然后以后去干厨师跟服务员,干伺候人的事情,他们有几个乐意的?
我看除了那些拿钱少,渴望更多收入的年轻人外,那些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根本不乐意改变。
只有像工厂做出整改,铁饭碗要被砸了的情况下,他们才会不得不做出改变,不得不出来参加我们制定的再培训再就业计划。
当然,如果真有那种死活不听,死活不参加再培训再就业的,那就扔给政府,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林大爷叹口气:“你的想法是好,但只是一个餐饮连锁,又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别忘了,你们红光厂可是八千多人呢。”
曹志强笑了笑:“别急啊,我不光是搞一个餐饮啊,而且餐饮连锁也不只是十家,那只是试点。
一旦试点合格,证明这种连锁快餐的形式,在我国完全可行,那以后完全可以走出京城,去其他城市全面铺开啊。
到那时候,开一百家餐馆都不是问题。
当然,那都是后话。
其实除了餐饮,我还搞了个需要人多的项目,那就是连锁便利亭项目。
您恐怕听说了吧,我们厂制作了一批铁皮房,统一刷成红色,外号叫小红屋。
这批小红屋呢,设置在一些闹市区,专门售卖报纸杂志跟饮料零食,还提供电话服务,其实就是小型杂货铺。”
“啊,我懂了。”林大爷突然笑了笑,“你的这个小红屋,其实就跟你说的那个连锁餐厅一样,本质也是一个个的小杂货铺,然后统一装修,统一招牌,统一管理,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赚钱,对不对?”
“没错!”曹志强笑着点了点头,“四大爷,现在各地都有一些能打电话,能卖报纸杂志,还能卖零食的小铺子,但这些铺子大都是家庭单位,十分的分散。
我打算介入这个行业,就是自己打造一批连锁杂货铺,其职能跟那些家庭单位的杂货铺差不多,但不是家庭单位,而是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薄利多销,赚的更多利润,还能解决大量人员就业问题,而作为消费者,他们也不用担心被宰客,一旦买东西出现问题,比如出现买到过期食品等质量问题,就更加容易维权。
因为小的家庭单位,承担损失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发现因为自己的过失,需要承担巨大责任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就会选择赖账或者跑路。
可如果是连锁经营的大公司就不行了,大公司家大业大跑不了,而且还要注重形象,因此更容易给出补偿。
其实西方社会早就有类似的连锁小卖部了,比如日本跟米国,都有不少这样的连锁小卖部,名字就叫便利店。
我这也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再借鉴了本土本厂的一些优势。
比如说,我早就成立了一个隶属于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子公司,名叫红光百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