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

    267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 (第3/3页)

也就是正主任一个,副主任有俩。

    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基本都是曹志强具体执行,董书记跟李厂长更多是背后替曹志强站台。

    至于具体一般的办事人员,可以由曹志强提名推荐,然后由董书记跟李厂长拍板通过。

    换言之,只要是曹志强推荐的人员,只要问题不大,基本都可以通过。

    还有,因为这是一个新设的部门,所以三产办的办事人员,不仅限于事业编跟工人编,一些合同工,也是可以滴。

    所以像李有福跟张前进这样没有正式编制的人,理论上讲,也是可以通过合同工的形式,进入这个三产办的。

    为此,曹志强还特别发明了一个词,叫聘任制干事。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后,会写入工厂的正式章程,从法理上就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工厂内所有的三产部门。

    不过,这个统一协调管理,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才统一管理协调各个三产部门,平时的话,还是各自管各自。

    另外在资金上,今后会逐步把所有三产部门剥离工厂的主流财务体系,建立一个独立的财务体系。

    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工厂内的所有三产部门,比如运输科、保卫科、宣传科,还有医院、学校、出版社等等所有非工业生产部门的各种行政事物费,还有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等薪资,都由这个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来发放。

    当然了,第三产业部门所造成的收入,也只纳入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来管理,不再直接入红光机械厂的财务。

    虽然财务独立,但人事方面,暂时还依旧归红光机械厂的人事科统一负责。

    之所以这样,不是不想把人事也独立出去,而是相对财务独立,人事独立更复杂,更麻烦。

    毕竟对一个国企工厂来讲,其中不光有工人编制,还有干部编制,再加上临时工性质的合同工,里面的人事归属问题错综复杂,很难一下子剥离。

    但不管怎么样,能财务剥离,这就是一大进步。

    要知道,对于红光机械厂来讲,其实生产部门,也就是原先的生产车间,实际上依旧在盈利。

    毕竟现在还是计划经济,工厂生产什么东西,都是上面下来任务,然后工厂按照任务生产。

    至于双轨制,也就是计划外的部分可以发批条走市场的那种制度,反正就现在来讲,红光机械厂这种生产单位还没开始实行,只是一些矿产企业才试运行。

    也就是说,红光机械厂现在之所以入不敷出,长期需要政府补贴,主要问题是庞大的三产部门。

    这些三产部门呢,大部分都不创造收益,多是纯粹的支出部门。

    比如宣传科,里面就包括工人大剧院工作人员,电影放映员、工人文工团的演员歌手等演艺人员,他们此时都是拿工资的。

    至于他们的演出活动,平时要么是给厂里的职工演出,要么去兄弟部门演出,要么就是去乡下人民公社演出。

    所有这些演出活动中,对工厂来讲,基本都是免费的,没有收入的。

    只有那些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比如电影放映员,歌舞演员,歌手等等,能在下乡放电影,或者下乡表演的时候私下捞点外快。

    还有医院,厂办医院对工厂职工都是免费看病的,拿药也比外面便宜,基本就是进价,可水电费,医生护士等人员工资,却全都是工厂来负责,这也是长期入不敷出。

    学校就更不用说了。

    第三产业不光数量多,支出大,而且人员多,事儿也多。

    如果能把第三产业打包剥离出去,财务独立,那么红光机械厂绝对能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反正在李厂长跟董书记来看,工厂的第三产业都是包袱,能早点甩出去最好。

    可他们不知道,这些包袱在曹志强的眼中,却都是金灿灿的钞票,以及光明的前途。

    哪怕是最不没赚钱希望的医院跟学校,那下面的地皮就够馋人了!

    这可都是三环里啊!

    更别说,此时的学校跟医院,还都有自己的特殊权利。

    比如学校可以开校办工厂,而医院则可以建医办学校。

    这些权力放在以后,那都难的要命,很难被通过。

    可在这里,他们真的可以想开就开,想办就办,基本就没啥监管。

    有了这些权力,想赚钱还难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