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

    267 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 (第1/3页)

    就这样,这场匆忙而又声势浩大的全厂大会,就在一片高昂的口号声中正式结束。

    此次大会过后,是否坏事变好事,借此增加全厂职工的凝聚力,曹志强并不知道,但他却知道,至少从此之后,全厂职工都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且经此一闹,牛淑芬跟周怀恩这俩人就算是被钉在耻辱柱上了,就算最后没有被判罪,他们的人生也完了。

    不过真正让曹志强没想到的是,对于他以及红光出版社来讲,这件事并没有因此结束,而是借此又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就在全场大会召开后的当天下午,红光机械厂就派出了十名资深财务人员入驻红光出版社。

    十人中有男有女,平均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其中会计六人,出纳四人,都是真正经验丰富,身家清白的财务精英。

    这些人的到来,一下就填补了红光出版社财务人员不足的空缺,也等于是接管了红光出版社的财务工作。

    除此之外,红光机械厂还任命曹志强为红光出版社的正式社长,总经理一职务也继续兼任。

    这样一来,曹志强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就都成了红光出版社的一把手,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名义上是二把手了。

    但是,红光机械厂在正式任命曹志强为社长的同时,还派了陈家邦秘书过来,担任红光出版社的副社长兼人事部的部长。

    换言之,以后红光出版社的人事工作,实际上就由陈秘书,或者叫陈家邦来负责了。

    当然了,虽然如此,但终究曹志强是一把手,所以只要是红光出版社的人事问题跟财务问题,最终还是曹志强拍板决定。

    也就是说,陈家邦虽然调过来负责人事工作,但依旧在曹志强之下,要服从曹志强的领导,不会再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

    另外,陈家邦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两名手下,来协助陈家邦处理人事问题以及行政问题。

    陈家邦的那两名手下,原先也都是厂长办公室的行政秘书,内政经验很丰富。

    他们干别的不行,但管理一个出版社的内部行政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本来嘛,红光机械厂就是管理岗过多,通俗讲叫人浮于事,效率奇低。

    但不管如何,这些人的办公管理经验还是很丰富的,至少在这个时代来讲,你除了这些大国企内部培养的行政人员,别处还真没地儿找。

    别的不说,你现在去大街上,想要招聘个会写报告的人,那是千难万难。

    不客气的说,此时国内的行政管理人才,九成都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跟国企单位,私营单位么,目前只有个体户,而个体户根本也不需要那么多行政人员。

    可对于一家国字号的出版社来讲,行政人员是必须的,因为有些程序只有这些人懂。

    比如报税交税,账务往来等等,一般不懂这些的人还真玩不转。

    这种情况对此时的红光机械厂来讲,确实是很大的帮助,但实际上看,也是一种夺权行为。

    余德利就对曹志强说过这事儿,不过曹志强没说什么,当然也没拒绝。

    首先,是拒绝不了。

    其次,是对曹志强来讲,他根本不需要拒绝,因为这对他的利益并没造成伤害。

    严格来讲,红光机械厂的这种行为,虽然实际上就是一种夺权,但只是夺了其他人的权,并没有夺曹志强的权。

    因为在总厂在派人夺权的同时,他们还把曹志强本人的职务提高了,直接变成出版社的社长。

    与此同时,董书记跟李厂长,还成了曹志强的入挡介绍人,让曹志强火速成为入挡积极分子。

    另外,曹志强工转干的身份转换流程,也正式开始。

    如无意外,一年之后,曹志强就可以完成工转干,最多一年,他就可以成为正式挡员。

    换言之,一切顺利的话,一年之后,曹志强就可以成为具备正式挡员资格的干部身份了。

    别小看这两个身份,在这个时期,这两个身份依旧是含金量杠杠的,也只有这两个身份都补全了,曹志强的国企社长身份才能坐的更稳,更没人质疑。

    当然了,要做到这些,哪怕是这个时期也很难,但谁让一二把手都站在曹志强这里呢。

    有董书记跟李厂长亲自出面,又是改开最开始的阶段,各个国企工厂的自主性很强。

    简单说,就是目前这个阶段,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曹志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