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武侠禁令与诏安人才
226 武侠禁令与诏安人才 (第2/3页)
的地步。
根据统计,在这期间,大陆每年共印刷非法武侠四五千套、数量更是达到3亿册左右。
这是每年的数据,而且都是非法出版物,没有任何的版权。
别的不说,这时期光“金庸”的,就多达一百部,卧龙生的更是重灾区,多达上千部。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盗版,或者是内地人假托“金庸”等人写的跟风抄袭之做。
所以说,跟风抄袭这种事儿,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很流行了。
如果有人在这时候看武侠,看的多了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武侠只是名字不一样,作者不一样,但内容可能完全一样,或者超过八成一样,最多是改了个主角名。
一直到了1985年,文化部发了一个报告,大陆武侠才第二次解禁,允许正规出版社重新出版武侠。
有了那个二次解禁,加上各种管制条例也陆续出台,这场武侠的盗版盛宴才正式结束,国内武侠也变的正规起来。
换言之,在1983年,武侠是不能直接在新华书店里堂而皇之的售卖的,这也是为何曹志强的那套书,要把武侠放在诗集里捆绑售卖。
因为曹志强卖的是《江湖行》这本诗集,定价也是诗集的定价。
至于那本《破碎虚空》,那不过是买一送一的赠品。
通过这种方式,就规避了武侠禁令。
之前那个赵守文,就是资深武侠爱好者,也因为他读的各种版本的武侠太多,略微了解这一行,他才提出要出版港台的武侠。
因为出版武侠,此时是真的赚钱,而且稳赚不赔。
毕竟不用给稿费,直接拿过来复制印刷就行,这还不赚啊?
只是曹志强出于长远考虑,才取消了这个建议。
毕竟自己的“原创”就很好,干嘛去抄别人的。
抄袭别人的作品非法出版,就算现在没事儿,那也是个污点,如果想做大做强,还是不要搞的好。
总之,红光出版社,是通过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用卖诗集送的方法,规避了此时的武侠禁令,得以让自己的武侠在新华书店正式上架销售,且没有销售数量限制。
但这种情况,属于钻空子,可一不可再。
如果再想来第二波买诗集送,恐怕就不行了。
曹志强现在还没本事改变国家的政策,所以在武侠解禁的新政策出台之前,武侠恐怕是不能明着卖的。
之前,曹志强还为此头疼。
他想的解决办法,是靠这套书赚到一波钱之后,就把自己的拿去香江出版。
至于出版社这里,则安安心心的做杂志,出唱片。
也就是说,按照曹志强原本的计划,他新写的,比如他正在读的《寻秦记》,以后是要直接拿去香江出版,走海外市场的,等武侠禁令解除后,再重新回归内地市场。
至于红光出版社今后的项目,就是开一个类似《知音》这样的情感类杂志社,然后再搞一个唱片公司,专门出唱片。
情感类的杂志,跟流行歌曲,这些东西是没有禁令的。
而且从赚钱角度来看,音乐唱片一旦爆发起来,赚钱速度比只快不慢。
至于杂志,一旦成为爆款,比如像《知音》那样的,那同样是个现金奶牛。
过去的曹志强层次太低,没机会深入接触那个“武侠禁令”。
但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出版社,到了他这个层次,已经能够接触到“武侠禁令”这个东西了。
有了那个“通知”,也就是“武侠禁令”,曹志强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江湖行》,虽然正常再新华书店上架销售了,而且卖的很火,但这个火热能坚持多久,却不好说。
如果被人举报,有关部门也开始查禁,那他的这套挂羊头卖狗肉的《江湖行》,肯定就会被要求下架。
就算不用下架,至少要进行整改,比如取消那本赠品——《破碎虚空》。
可一旦没了那本《破碎虚空》,只是一本诗集,那销售热度绝对到不了这个阶段。
所以,曹志强才未雨绸缪,看到卖的火热,且出现大量二道贩子后,就想到跟这些二道贩子合作。
这样一来,哪怕以后新华书店不让卖《破碎虚空》了,他也可以通过那些二道贩子,通过地下书摊的方式,继续卖自己的《破碎虚空》。
地下书摊别看不起眼,但严格来说,市场可比新华书店广多了,对某些书来讲,出货量也远比新华书店高。
赚钱嘛,不磕碜。
反正现在国内出版界的监管方面,几乎就是没有,最多是发行方面,也就是新华书店卡的严格一点。
至于地下书摊,只要你不卖那些明着露肉的隐晦图书,那就没啥问题。
毕竟这是一个没有城管的时代啊。
本来呢,曹志强以为张前进跟李有福这些人,都是一群空手套白狼的骗子,骗了书就跑路那种。
但现在看来,对方只是想花小钱办大事儿,也没想过不还钱,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真如张前进所说的那样,那么这个李有福,确实是一个值得合作的对象。
可不嘛,有渠道有能力,还有脑子跟胆量,这可是绝佳的背锅侠,不,合作伙伴啊。
如果能通过暗中扶持李有福,让他做大做强,成为一个地下书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