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宋末年最亮的那道光(5.6K)

    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宋末年最亮的那道光(5.6K) (第1/3页)

    “直娘贼马泽本,早早的推空门不就完事了吗?”

    听到这句温馨亲切的问候语。

    徐云下意识的便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只见说话之人乃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个子不高,蓄着一缕胡须。

    衣料也相对平凡,整个人普普通通,没啥特殊的地方。

    文士所站的位置就在徐云背后两个身位左右,难怪他的话能听得这么清楚。

    眼见徐云朝自己看来,自觉有些失言的文士潦草的朝徐云拱了拱手,以示歉意。

    徐云也客气的朝他笑了笑,没做太多抱怨。

    作为见证过本土京沪大战的球迷,他在后世不知经历过多少球迷闹剧。

    其实这点国内还不算离谱,国外的一些德比那才叫刺激,防暴警察都得安排一大堆,有些时候甚至会引发暴乱。

    说到底就是有些上头罢了,宋朝蹴鞠氛围浓厚,京中禁军能有些死忠倒也正常。

    因此徐云也没太过在意这事儿,转回身子,继续看起了比赛。

    眼见自己支持的京中禁军丢了一分,徐云身边的张三也不再像开局那般轻松了。

    只见他紧紧抓着博间的票据,跟着周围的其他球迷喊道:

    “垒一个,垒一个!”

    “速速续平!!”

    就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下,京中禁军队在中线重新开起了球。

    或许是在丢球后有过交流。

    比起先前的传接,这次京中禁军队的动作要简洁许多。

    标准的全线压上,大开大合。

    短短五分钟内。

    京中禁军队便再次组织起了三次进攻,并且一次比一次逼近球门。

    “哎呀,就差一点儿!”

    在马泽本一次头球攻门失败后,张三虽然有些懊恼,但情绪不由也乐观了许多:

    “王哥儿,若是这样踢下去,想必京中禁军很快便可续平比分吧。”

    但令他意外的是,徐云却缓缓摇了摇头:

    “我看未必。”

    张三毕竟是个孩子心性,加之徐云在他面前一直没怎么端过架子,便立时有些不服气了,反问道:

    “王哥儿,此话怎讲?”

    徐云用下巴努了努京中禁军队的后场,指着几个位置说道:

    “左朋与正挟之间配合似乎有些不顺,尤其是左朋,多次在对方包夹下失了球权。

    若非其余队员补位,攻势恐怕早就断了。

    至于正挟嘛.

    看似人高马大,防守有力,但腾挪起来却相当缓慢,西军的球头与球工却速度极快。

    若是对方主打小快灵.怕是会出现一些意外。”

    说完徐云便摇了摇头,表情不太乐观。

    他口中的左朋,便是指球工中站位偏后场的球员。

    职能偏向防守,但却不能像正副挟那样用手臂去阻挡对方球员,主要是起到一个守转攻的衔接效果。

    按照后世足球的职能来对此,大概有五成接近‘后腰’这个性质。

    后腰后腰,顾名思义。

    它的重要性就像人的腰部一样。

    腰如果挺直。

    整个人便可身形挺立,行动自如敏捷。

    可腰如果软了。

    那么整个人便会萎靡不振,甚至失去行动能力。

    在徐云看来。

    京中禁军队的左朋在技术上似乎有些脱节,也就是常说的护不住球,稍微被人逼抢便只能匆匆将球传出。

    至于另一位正挟嘛

    此人倒是让徐云想到了后世曼联的那个牛奎尔。

    身材高大,转身慢的如同0.25倍速,人称宛如航母调头。

    因此这两个位置相加,便存在了一种高位逼抢下措施球权、让对方打身后球的可能性。

    听完徐云这番分析,张三还没来得及表示,身侧便忽然响起了一声赞叹声:

    “好一个小快灵!”

    徐云顺势看去,顿时乐了——出声之人不是别人,又是那位中年文士。

    见徐云目光盯着自己,中年文士再次朝他拱了拱手,但这次态度却要正式很多:

    “这位公子寥寥数语,却字字直击要害,在下一时冒昧失言,还请多多谅解。”

    徐云连忙笑着回了个礼。

    从球迷角度出发,自己的看法能被路人接受,无论是在古今都是个很舒坦的事儿。

    中年文士似乎有意与徐云结交一番,开口道:

    “敢问公”

    结果话没说完,球场上忽然又起了一阵惊呼声。

    只见京中队的跷球高树刚接到球准备组织进攻,面前却出现了两位气势汹汹的敌方球挟,大有一副老子要掀翻你的架势。

    高树见状只好将球踢向了后场,准备通过左朋沈文曜进行调度梳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