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自天外的神话(6.6K)
第一百五十五章 来自天外的神话(6.6K) (第3/3页)
在太阳的8倍以上。
而太阳的质量又是地球的33万倍,因此保守估计,蟹状星云的原星体质量都在地球的三百万倍以上。
咕噜——
听到这个数字,一旁的王越不由重重的咽了口唾沫。
作为一位长期在西线作战的将领,他对于‘万’这个数字接触的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多少万士兵,多少万斤粮草,以及多少万贯铜钱等等。
而质量是地球三百万倍的星体......
三百万倍啊......
按照徐云的说法。
汴京的面积只占大宋的五百分之一(宋朝版图小),而大宋又只有所在洲陆的二十分之一......
妈耶。
王越忽然发现,自己的脑子好像有点不够用了。
其实不止是王越。
在场所有人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大脑几乎都齐齐宕机了一会儿。
回过神后。
众人又同时做了个一致的动作:
抬头望向了星河。
一周多前。
徐云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在老贾等人的协助下推导出了地球的质量:
大约是6乘十的24次方。
而这个数字的三百万倍......
看着浩瀚的寰宇,老苏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从未有过的惊惧感:
在这片星河之下,人类真的是太过渺小了......
就在此时。
始终没有开口的张叔夜也忍不住了,只见他对徐云拱了拱手:
“王公子,若是按你所说的这般,地...地球所处的无尽星空之中,可否还有其他星球存在着生命?”
徐云沉默片刻,迷茫的摇了摇头:
“抱歉,此事草民不知。”
与先前的那些装傻不同,徐云这次说的是实话。
地外生命。
这是在后世的21世纪,都相当具备争议性的话题。
其中有哲学的,也有科学的。
就像老苏难以真正理解三百三十万倍地球质量的概念一样。
后世的人类,又何尝不是另一个阶段的老苏呢?
不过徐云个人对于地外生命的是持乐观态度的——哪怕抛开重生和神秘光环也是如此,只是人类暂且还不一定接触到罢了。
毕竟宇宙实在是太浩瀚了。
已知宇宙大约观测到了几千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极为普通的星系。
而在银河系中,恒星数量也多达千亿,太阳只是一颗极为普通的恒星。
在整个宇宙中足足有3000万亿亿个恒星,谁能保证地球之外就没有其他生命甚至文明呢?(/10.1038%2fnature0957,《nature》的数据)
今日的这番观测,给在场众人带来的心理与观念冲击,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而就在气氛逐渐有些沉闷之际。
一旁的小李忽然轻咦一声,指着北斗方向,讶异的道:
“快看那儿,有星孛!”
听到小李的这番话。
在场众人顿时转头,齐齐朝北方看去。
果然。
只见在天际一角处,正有一道长尾徐徐向南飞去。
没错。
星孛,指的便是彗星。
这是华夏古代对彗星的常用称呼,此外还有蓬星、长星等。
首次出自《春秋》中鲁文公十四年的记录: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不过在华夏古代,彗星的寓意并不太美好,民间大多称之为扫把星和灾星,认为它会带来灾祸。
哪怕是老苏这种相对理智的人,见到彗星时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不过他没注意到的是。
在一堆皱着眉头、面色凝重甚至隐约有些惶恐的人群之中。
徐云面对彗星,却微微松了口气。
好家伙。
终于等到你了。
没错。
这颗彗星,便是徐云此番的核心目标之一!
它编号叫做109p/swift-tuttle,平均130年回归一次,不算特别有名的彗星。
徐云之所以记得它不是通过推导日期,而是靠着记忆:
他是闽省人胡清人,老家有个名人叫做蔡伯俙,也是老家少有的历史人物之一。
徐云小时候没少去蔡伯俙的石碑前玩闹,因此他记得很清楚,蔡伯俙的去世时间是在公元1100年的八月四号。
并且根据墓志记载,蔡伯俙去世前一晚有彗星划过,后被与蔡伯俙的死因结合在了一起。
等徐云上了科大后,曾经专程查过这颗彗星的信息,确定了它的来历。
两重印象相加固,想忘都忘不掉。
109p/swift-tuttle作为一颗不是特别有名的彗星,很难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彗核与彗发结构,加之其速度较快,因此徐云也便放弃了观测它的想法。
他就随众人站在山腰高台,远远的看着彗星远去。
随后徐云转过身,看着灯火通明的汴京城内。
嘴角微微扬起了一个弧度:
今夜小赵等人出京观星,想必某个艺术家也在关注着这里吧。
也就是说。
他应该会亲眼看到那颗划过天空的彗星......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可别让我失望啊.....”
“黑麦二锅头。”
..........
注:
看在通宵码字的份上,给点月票吧,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