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初平三年的第一场雪
第六百零八章 初平三年的第一场雪 (第2/3页)
纷,如此颇为不美。
思索片刻后,林朝便拿出了纸笔,给郭嘉写了封回信,将如今郯县的情况大致告诉了他。
在信的最后,林朝给出了一个办法。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拖!
拖到自己料理了这些世家后,刘备再回郯县,到时候准备封王大典,就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了。
至于怎么拖,林朝表示,当年三州之战还未开始时,自己曾在泰山顶上埋了一块石碑……
从开阳去泰山,再从泰山回到郯县,经过这么一折腾,等刘备回到郯县时也该到年底了。
这段时间,应该足够自己料理这些世家了。
写好了回信之后,林朝一挥手,外面便有一名士卒推门走了进来。
自得知那些世家来到徐州后,林朝就明白自己与他们之间早晚有一战,便下意识加强了自己身边的安保力量,就是为了防止那些人狗急跳墙。
将信件交给这名士卒后,林朝又叮嘱其用火漆封缄,再由校事府专属的情报系统送到郭嘉手中。
之前郭嘉的来信,内容平平无奇,自然不需要郑重对待。可如今这封回信,里面却有旁人不能看到的内容,不得不如此。
等士卒退下之后,林朝又打开了第二封锦衣卫传来的书信。
看完信中的内容,林朝不禁点了点头,眉间露出一抹喜色。
这封信说白了,就是辛毗在报告这段时间周济三州百信的情况。谁忠心任事,谁玩忽职守,甚至是谁贪墨了赈灾钱粮,里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辛毗的办事能力,倒是很靠谱,也不枉自己将这个重任交给他。
至于信的最后,辛毗又透露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此次赈灾规模浩大,但终究是不可能顾及到所有的百姓。如今天气逐渐寒冷,那些没得到粮食的百姓为了活命,已经被迫背井离乡,成为四处流窜的难民。
这些难民有一部分得到了赈灾队伍的救济安置,也有一部分运气不好的流民,死在了流亡的路上。
还有一部分,正在往郯县而来。
作为徐州政治经济的中心,生活在这里的自然非富即贵,这些流民第一时间想到了这里,也是情有可原。
据辛毗的初步估计,这些涌向郯县的难民,怕是足有十万之众。
而这一条,才正是林朝高兴的原因。
灾祸年年都有,这点林朝无法改变。但遇灾后第一时间想到州府,足可证明在百姓心中,州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最重要的是,这些流民足可为林朝手中利刃,用来对付那些世家,应该不成问题。
林朝正思索间,门外忽然想起了叩门声。
“何人?”
门外传来了荀采的声音:“子初,是我。”
林朝将书信放了起来,随即起身去为荀采开门。
只见荀采端了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走了进来,放到林朝桌案上,开口道:“子初,快些趁热吃吧。”
见荀采这么晚还亲自送羹汤,林朝不禁笑道:“怎么,女荀不生气了?”
林朝所言,指得自然是前些日子她与蔡琰干架之事。
自那天以后,荀采就没对林朝有过好脸色。
虽然事后林朝也曾解释过,但毕竟涉及到蔡琰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林朝自是越描越黑,荀采变得更加生气了,好久都没对林朝有过好脸色。
直到今夜,荀采发现林朝书房中灯还亮着,再加上天气寒冷,她知道林朝体弱,所以便给林朝弄了点吃的。
终究是夫妻一体,荀采又如何能不关心林朝。
听了林朝打趣的话,荀采俏脸一红,没好气道:“蔡中郎名满天下,世人皆称有德,可偏偏生下的女儿却蛮横无理……”
听荀采可劲得数落蔡琰,林朝不敢说话,只是吃面喝汤。
等他吃完,荀采这些日子憋在心中的不快也发泄得差不多了,便开口道:“子初,我知道你政务繁忙,可也得顾忌身子。眼下都子时末了,外面又下起了雪,还是快些休息吧,政务明日再处理不……”
“什么,外面下雪了!”
话还没说完,就被林朝打断。
“是啊,这可是今冬的第一场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