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吃席达人狂喜

    第四百二十九章 吃席达人狂喜 (第1/3页)

    早在会议之前,林朝就总结过这次会议要做的事情——确定未来几年徐州对内的治理方案,以及对外的扩张方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层人事变动。

    刘备集团现阶段已经初具规模,麾下兵马战斗力不说当世第一,也能算得上是一流水平。要想再往上提升,那就只有一个方向,提高组织效能。

    之前的徐州十二从事,虽然每一位都是大才,但分工并不明确,手中权力弹性也很大,除了荀彧被确定为后方大总管之外,其他几人都只是挂名虚职,颇有种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意味。

    讨董之前,这种模式当然没问题,但讨董之后,以现在徐州的发展速度,再不明确职权可就不行了。

    所以,林朝才会搞出一个内府来。

    至于内府的性质,政出内府这四个字已经表述的很明确了。

    也就是说,除了军事行动和其他四府的事物之外,刘备治下的所有政务,都要经过内府来公议裁断。

    既然这个部门有如此大的权力,那入府的人选就要慎重斟酌。

    按照林朝的构想,内府成员,最好是负责某一具体事务部门的首脑兼任。

    田丰现在负责整个徐州的赋税,屯田,那他便以徐州从事和屯田都尉的身份入府。

    荀谌即将出任中正府令,以后负责整个徐州士人的选拔升迁,也可以入府参政。

    一言以蔽之,要用熟悉民生政务的人入府参政,如此制定出的政策,才不会偏离实际,才能创造一个四海清平的盛世。

    从另一方面来说,内府的出现,几乎等于削弱了林朝手中的权力。

    原本的徐州,除了刘备明确做出决断的事物外,林朝这个长史兼监军,完全是军政一把抓,手中权力大的没边。

    草创时期,这种模式当然可以,但随着刘备集团步入正轨,林朝手中的权力就不能无限大了。

    无限大且不被制约的权力,最终难免出现利令智昏的局面。

    林朝深知自己不过是中人之姿,只是掌握一些超前的思想与见识而已,若一味揽权不放,一个疏忽就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尽管手中的权力被内府分化,但以林朝目前在刘备集团的威望,就算内府创立,他还是能像之前一样大权独揽。

    规矩这玩意,绝对有必要建立起来,不然以后的继任者没有自己一般的见识与格局,却要掌握和自己一样的权力,那可就不好了。

    军政独断的局面,从林朝开始,也从林朝终结。往后的群臣里,再也不可能出现像林朝权力这么大的人了。

    众人当然也明白内府意味着什么,所以当林朝准备决断入府参政人选的时候,众人全都屏息凝神,目光中隐隐含有期待。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林朝也没有犹豫,直接转身在石板上写了几个名字。

    荀彧、田丰、荀谌、崔琰。

    荀彧掌一州政务,事无巨细,皆参决之,自然可以入府。

    田丰掌一州钱粮赋税,另有屯田之责,也可以入府。

    荀谌掌一州人事,大小官员的升迁都要靠他评量,也应该入府。

    崔琰掌一州风纪,负有监察弹劾百官的职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