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一菲,救命啊!
第七百五十章 一菲,救命啊! (第2/3页)
但被秦染秋否决。
理由是120帧的设备太贵,而且李鞍不是卡梅隆这样引领世界电影技术的商业片导演,他同样也不看好李鞍的这次尝试。
事实证明,秦染秋的决定是正确的。
主流观众根本不关心所谓帧率和参数,还有所谓人文关怀以及丰富的电影细节,120帧他们不吃。
顶配格式的高昂票价劝退了非常多的观众。
而《比利林恩》枯燥的主题也不是主流观众愿意接受的。
文艺片就应该有文艺片该有的市场定位。
刘一菲回京后,拉着程玉安又去看了一遍《比利林恩》。
刘一菲之前没看过,看完出来眉头紧锁。
“怎么了?”程玉安笑问。
“说不上来。”刘一菲想了想,说,“感觉很怪,水平肯定不低,我很喜欢,但就是很怪。”
刘一菲的感觉是对的,程玉安说:“《少年派》透支了李鞍太多的思想,比利·林恩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未尝不是李鞍本人的,太拧巴。
“用主角的PTSD来反战,又没做得更加彻底,整个戏剧内核太内敛,太东方了,这部电影就是换成60帧,表现也不会太好。跟120帧没太大关系。”
李鞍之前说过,如果电影不好看,怪我,别怪技术。
技术本身当然没问题,快播的技术有问题吗?但做出来的东西就有问题。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我不是潘金莲》身上。
圆形取景同样挑战了观众的观影审美。
不过冯晓刚在国内的基本盘终究不是李鞍能比的。
首日7000万成绩算是对晓刚导演这次大胆试验的肯定,
但喜欢看冯晓刚的多,不喜欢冯晓刚的也不在少数。
有人就批评电影“故作聪明”“自以为是”。
“圆形幕幅最大限度缩小画面的可视面积,再配合大量中远景镜头,故意让观众看不清演员的脸和面部表情,忽略掉演技,这倒是很巧妙!”
程玉安看过,倒是觉得这电影比《比利林恩》有点意思。
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张一谋的《秋菊打官司》珠玉在前,冯晓刚拍这部电影一定会拿来与之比较,而且范小胖的扮相真不像个农村女人。
巩俪在《秋菊打官司》里的造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