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赎买

    第八十五章赎买 (第1/3页)

    锡兰,蓟都。

    在拿下贾夫纳王国后,锡兰王国就确立了对北锡兰岛的统治,麾下的百姓达到了四十万之多。

    西京燕堡,北京蓟都,然后是辽南、辽西二府,分遣二王弟镇之。

    可以说,经过近一年的治理,锡兰王国已然站稳了脚跟,在葡萄牙和荷兰人不来捣乱的情况下,国内平稳。

    港口,数艘悬挂着荷兰旗帜的货船缓缓停靠在码头,一群光着膀子的泰米尔人忙不迭涌上去,准备卸货。

    长长的栈桥上,已经站立了几个税吏。

    一宽额白脸,粗脖挺肚的汉人,穿着简易地细麻宽袍,头上戴着方巾,昂首而望。

    就在船停靠的那一刻,他刚上甲板,船长就笑道:“尊敬的税吏,按照规矩,我船上有三十名以上的汉人,您应该给我半税。”

    “自然。”税吏点头,手中毛笔并没有放下,在略微泛黄的账本上继续书写:“汉奴我会按照市价买下,减税也是肯定的。”

    “哈哈哈!那就多谢了。”

    船长哈哈一笑,然后就放任其在船舱中巡视。

    锡兰王国正式建国后,效仿大明设立了海关,并且严格执行税收制度。

    为了更好的吸纳汉人,故而但凡兜售三十人以上的汉奴,就可免半税。

    这对于船家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因为贩奴本就是一桩生意,还能免半税,何乐而不为?

    赫尔德安排好货物后,就来到了蓟都城。

    这座城市相较于一年前,已然是大变样。

    泰米尔和荷兰风情的建筑渐渐消失。而愈发多的明式建筑涌现,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比起印度风味的建筑,却多了几分奇特。

    要知道在整个印度洋沿岸,非洲不提也罢,印度除了德里以外,几不成体系。

    而像是果阿和科伦坡则多是欧式建筑,已经看腻了,明式风格就显得突兀了些。

    瓦片,沟渠,青砖,石狮,台阶,灯笼,木楼,木雕等等,让一众没去过东方的水手们格外好奇。

    待入了一间欧式的旧酒馆,熟悉的脚臭、口臭,廉价的酒水味道扑面而来,众人才回过神来。

    赫尔德坐在柜台旁:“来一杯糖酒。”

    他排出了三枚铜币。

    在荷兰,二十铜币兑一银币。

    “是!”很快,一个喷着廉价香水的暴露女郎就送上来一杯酒。

    他伸手摸了摸,可惜被躲了过去。

    作为船长,他倒是不以为意,女人他见多了,只是有便宜不占,就亏的慌。

    糖酒是从东方传来的,传说是用甘蔗酿的酒,带着一丝甘甜,故而就称作糖酒。

    由于保质期较长,受到了水手们的一致欢迎。

    大口饮用后,他放下酒,耳朵开始聆听起来。

    鱼龙混杂的酒馆,是他寻摸发财生意的好路径。

    “珍珠价低了一成,想来锡兰采珠人多了……”

    “听说锡兰开始种甘蔗了?莫不是也要制糖?”

    “茶叶也有,这玩意有人喝?”

    “莫不如制瓷呢,只是明瓷最好,贵族老爷们最爱这味儿,别的只能穷人买,但穷人能有几个钱?”

    良久,入他耳的只是一些常规内容罢了。

    对于锡兰,他倒是觉得除了象牙和珍珠,几无可买之物。

    无论是陶器、瓷器,乃至于布帛等,都只能兜售印度,而非去往欧洲。

    这样一来,利润就浅薄了。

    因为葡萄牙人最擅长跑印度和锡兰这条线了。

    跑海上的人就有个大胆子,不怕风险大,就怕利润单薄。

    走出酒馆,他寻觅着方向。

    忽然,就见到了一群汉人涌向了城中央。

    而路上行走的泰米尔人则无动于衷。

    他急忙而去,却见只是一栋建筑而起,写着不一样的汉子。

    听不懂又看不懂,赫尔德只觉得难受极了。

    不过他看得出来,这群汉人们非常的激动显然是个大动静。

    果然,卫兵开始隔档,空出道路,穿着贵族样式的男人过来,引起了众人跪地不起。

    就算是再白痴,他也明白这是锡兰王了。

    终于,他这个显眼的荷兰人引起了朱赐的注意。

    “孔庙大成,西夷过来做甚?”

    朱赐随口问道,然后让人把他带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