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辽泽(求月票)

    第六十一章辽泽(求月票) (第2/3页)

力辽省。”

    “快把铁牛给拉过来!”

    一时间,整个辽省上下都惊了。

    辽东虽然易名为辽东,但其东北的属性却没有更改,蛮荒,苦寒,难开辟。

    二十年来,即使经过朝廷百般计划,辽宁的人口也堪堪突破了四百万。

    土地也是五千万亩。

    但这些人口对于全省来说绰绰有余,但对于粮仓的定位来说,未免有些不足。

    即使玉米,黑麦等推广,但却增长却有限。

    宦官端坐着,即使面对一省大员,他也满脸的淡然,述说着:

    “现如今,辽粮占据京城市面粮食的一半,百万京师人口都倚仗着辽粮,可是南粮却依旧不少,朝廷上下并不怎么满意……”

    “辽省,必须继续开拓!将来不仅要供给京师,而且还要供给察哈尔、科尔沁等地,使之成为大明又一个湖广。”

    “天使容禀,在非我等不努力,实在是无能为力!”

    孙嘉绩听其言,立马动容,这个宦官竟然是内书房出来,对辽省倒是了解颇深。

    说着,他正色道:“如今省内适宜的水浇地地,基本上都用作了耕地,余下的一些荒山野岭,实在是受限于人力不足,也不值得开垦。”

    “每年输入京师四百万石,已然是尽力了。”

    说着,他述苦起来。

    原来,大明三百年来,辽东的情况一直很特别。

    因为他是军都司的缘故,全境都属于军管。

    也就是说,军官上管军下管民,基本上都是将其当做要塞城堡来处理,从来没有过什么修桥铺路的想法。

    毕竟军队一切都是为了打仗,修河修桥那是文官能做的事。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辽东的发展一直不尽人意,百姓们基本上都处于高压状态。

    而大明军官阶级的贪婪一言难尽,故而辽民被欺压的很苦,所以老奴兴起时,个个都愿意投奴。

    等到设省后,文官们开始治理辽东,光是修桥铺路,建立衙门,地方组织机构,就消耗了大部分的力气。

    土地开垦则依赖于建设兵团和民间自垦。

    但容易开垦的土地如今早就开发完毕,辽省没能力继续开荒了。

    除非大规模的迁徙上百万民众,才能让辽宁的粮产粮更上一层楼。

    除非大规模的迁徙上百万民众,才能让辽宁的粮产粮更上一层楼。

    “辽泽,诸位听说过吗?”

    宦官忽然道。

    “辽泽,方圆数百里沼泽之地,正是辽河套所在,崎岖难行。”

    孙嘉绩忙道。

    “没错,就是那里!”

    宦官沉声道:“若是将那里开发完毕,岂不就是上万顷的良田?”

    辽泽,辽河套所在,是辽西走廊通向沈阳的通道,无论怎么都要经过此地。

    可以说,辽河比黄河更适合为天险。

    当年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号称百万,部队庞大,但是在渡过辽水前,由于不能登岸,损失很大,几员将领接连阵亡。

    唐灭高句丽后收复辽东,但是对辽东控制力仍然不强,这有人口的原因,也有辽泽的阻隔作用。

    后来东北面的渤海崛起,与唐朝的营州隔着辽泽对峙。

    到了明朝,辽东辽西都在统一的中原文明的控制之下。辽泽成了隔绝北面蒙古人的天然屏障,被放在了长城之外。

    所以,天启、崇祯年间,失去了沈阳后,如果广宁在明朝手中,相当于守住了辽泽南部通道的西出口,后金想进入辽西除非绕道蒙古。

    但是努尔哈赤一鼓作气拿下广宁,辽泽已经不再成为阻碍,关外的局势一下就不利于明朝了。

    如果说守江必守淮,那么想守住山海关,辽西走廊,那么就必须守住辽泽。

    这辽泽,已经是阻碍朝廷开发辽东的重要绊脚石。

    “天使在说笑吧!”孙嘉绩面色不悦:“辽泽方圆数百里,崎岖难行,非数十万众才能变泽为田,不然的话只能在梦中实现了。”

    “就算如此,到时候这些百姓,怕是得死伤过半。”

    “到时候辽省可是会饿死一大片了。”

    “那巡抚言语,开垦辽泽要多少年?”

    宦官仍道。

    “非三五十年不可。”

    孙嘉绩认真道:“数代人持之以恒,不惜代价的话,可得数万顷良田,到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