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利益

    第七十八章利益 (第1/3页)

    越国初建后,效仿二哥齐王,就将原先的福山城改名为姑苏。

    并且以其为内城,扩建了一圈外城,外城周长达到了十五里,就算是在大明,也是一座府城了。

    如此,整个越国五万人,姑苏城就又近万人,然后又分设吴县、乌伤县、上虞县,余姚县,加上都城姑苏,合计有五县之地。

    当然了,由于财政的拮据,故而越国只有姑苏城拥有城池,余下的四县不过是普通的木寨罢了。

    至于重名之事,朝鲜的河南、湖北可不少,就算是在大明内部也有不的府县重名,这点小事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宗义真抬头一看,四丈高的姑苏城印入眼帘,渡过长达十丈的护城河,进入到了姑苏城内。

    为了建造这座城池,越王特地建立了个窑场,负责烧制砖石。

    整个内城泰半都被王宫占据,余下的的部分则兴建了大量的衙门、官邸,只不过如今都才刚开工。

    钱粮问题,一直是越国发展的顽疾。

    不过,王宫却已经将主殿修好,足足耗费了三十万块银圆,越王私人更是掏了十万块。

    宗义真眼见数百名工匠敲敲打打,节奏缓慢,周边尽是砖石,他一时间颇有几分感叹。

    越王实在是太艰苦了。

    这也是为何越王长留京师的缘故吧!

    毕竟无论是钱粮还是人口物资,越国都离不开大明的支持。

    一处偏殿中,整个越国中枢都在此办公。

    虽然越国宗庙不曾正式建立,但具体的章程早已经有了。

    效仿秦国,中央设置议政堂,首相、次相、群相。

    八部以判书、参判。

    地方上,府、县为主,官制倒是一如大明。

    曾经的越王傅,如今的越国首相公孙迁,正皱着眉头,处理着越国大小事务。

    他为人清瘦,浑身充满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说起话来一板一正,是个老学究,乃是绍武十年的同进士出身,中榜时已经四十有三。

    在通判、知县,户部主事任上磋磨数载,做事认真,两次在考成中得优,故而直接被授予了户部主事(从六品)一职。

    就在他知府任上第二年时,就被任免为越王傅,第二年就被派到越国担任首相,负责建设工作。

    对此他是乐意的。

    如果是在开国初年,同进士升官很快,但如今官位满当,他又不是老虎班的翰林庶吉士,同进士爬上布政使就是顶点了。

    侍郎都是罕见。

    如今掌管一国,让他干劲十足。

    毕竟又不是流放,致仕后回国也风光啊!

    而且按照皇帝和越王的暗示,一旦有所成就,如果他致仕回国,那就会荫其一子为郡公,享受世袭的爵位。

    “宗判书?”

    这时,公孙迁拉扯了下眼镜,放下手中的案牍。

    “是!”宗义真恭敬地低头道:“盛冈藩同意了咱们的条件。”

    “这便好。”公孙迁露出了一丝笑容:“陆奥国几十万人,这次起码能兜售五千石,能获利多少?”

    “陆奥国石米已至一千五百钱,下官以两石两千五百钱售于盛冈藩,户曹起码能获利六千块银圆。”

    宗义真轻松道。

    “不错。”公孙迁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句夸赞,让宗义真受宠若惊。

    “下官觉得,殿下娶了德川家的翁主,也算是有了血缘关系,这样一来咱们正好可以将粮食售往江户。”

    宗义真满怀期望道:“江户百万众,日本隔三差五就会有涝旱之灾,粮价高昂,我国正好得其利。”

    “毕竟陆奥的涝灾并不是常有的,以未来计,江户那边最为要紧。”

    公孙迁捋了捋胡须,道:“你所言不错,江户的贸易才是细水长流。”

    想到这里,公孙迁对于宗义真这样的日本下臣又多了一份看好,能干事,会做事,这是如今越国缺少的。

    对于如今的越国来说,由于临近朝鲜和日本,人口是不缺的,唯一的忧虑在于钱粮,而其中钱是关键。

    越王宫都没有修好,谈何建国称藩?

    想到此处,公孙迁眉头又锁了起来。

    越国百万亩地,一年产粮不过一百二十万石左右,亩收一斗,也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