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喜讯

    第三十七章喜讯 (第2/3页)

道:「诸位辛苦了。」

    皇帝的一声感谢,让这群满脸书卷气的史官们大为感动,恨不得以头抢地,就此死了也值了。

    「朕不会忘了大家的,朝廷也不会忘了你们。」

    留下这句话后,朱谊汐这才踏步而去。

    这时,史官们一个个也是喜气洋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了史书刊发后的影响。

    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跟随这本《前明史》名留青史,这一辈子也算是值当了。荚

    顾炎武同样也是这种感觉。

    浑身的骨头似乎都轻了三两。

    使命感,荣誉感,着实让人激动。

    他快步而行,准备回家洗一次澡,彻底将那些厚重甩去。

    「顾兄,要不咱们一起去状元楼?」

    「是啊,那里的曲唱的不错,在京城是一等一,咱们那么多年都没去几次。」

    几个要好的忙拉住他,发出了邀请。荚

    对此,顾炎武苦笑道:「饶了我吧。」

    「我在脑子里满满的都是书,哪里还吃得下去酒?」

    「改日,改日,我得回去把这满脑子的浆糊洗掉,也好喝酒不是?」

    这番话,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编史书,这不仅是件荣誉,同样也是一个政治任务。

    稍微有点差池,或者立场有些偏移,被皇帝看不上眼,那就出了大事。

    精神压力是极大的。荚

    所幸完工了,还不得回去好好休整?

    话一到这,所有人都感觉到精疲力竭,都想尽快的回家睡一觉。

    顾炎武并不缺钱,而且担任史官后,朝廷自然发放了俸禄。

    绍武朝的新俸禄优厚,自然让他衣食无忧。

    故而,他租了个二进小院子,住着一家人和学生,倒是也其乐融融。

    刚坐着马车回到家中,就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黄宗羲?」荚

    「哈哈哈,顾兄,别来无恙啊!」

    黄宗羲穿着长袍,带着方巾,犹如一个老儒生,脸上的书卷气不减分毫,但又贫,多添了几分官色。

    「数载未见,黄兄怕是又要升官了吧?」

    顾炎武瞅着他神采飞扬,倒是不由得笑道。

    「此次回京述职,倒是颇有些收获。」

    黄宗羲揽着其胳膊,向院内走去:「我等年岁较大,地方、北京折腾了十几年,今个算是如愿。」

    只见他嘴唇一翘,胡须腾起,几乎快戳到了鼻孔:「太仆寺卿。」荚

    顾炎武虽然远离了朝廷,但到底也是读书人,对于朝廷的官职倒是清楚的很。

    太仆寺卿,从三品衔。

    被誉为小九卿。

    如今侍郎为从二

    品,尚书为正二品,其再往上爬,那就是八部侍郎了。

    无论是哪一部,对于读书人来说,可谓是直接迈进了权力中心。

    在前朝,小九卿职权太小,一直是养老摸鱼的地方,而在如今的绍武朝,却是踏板。

    甚至官场上流传:地方劳累过多,在小九卿任上休息,顺便熟识官场。荚

    实际上,却是继续磨砺其心志。

    如今八部侍郎,七成都是小九卿担任,可谓是前途远大。

    黄宗羲自然是骄傲的很。

    「小九卿,那可是个好位置。」

    顾炎武叹道:「也不枉你奔走数载。」

    「官场嘛!」黄宗羲感慨道。

    「等等,你去西域,不是说要待够六年吗?」荚

    「已经六年了。」黄宗羲翻了个白眼:「去时四十六,如今五十五了。」

    「岂止待了六年?那是十年啊!」

    说到这,黄宗羲无奈道:「这几年安西南征北战,我等官吏脱身不得,不过却可以升官。」

    「某担任南疆布政使一任,故而能入京来…」

    听得其言语,顾炎武才恍然。

    原来在安西,由于北疆和南疆地域和文化,乃至于人种差异,故而安西选择分而治之的手段。

    换句话来说,名为一省,实际上却是两省。荚

    北官南任,南官北任,互相参杂,从而维护大明的统治。

    没办法,相较于蒙古人和叶尔羌人,汉人实在是太少了,不得不大小相制。

    也如此,安西省由两个布政使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