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医官

    第一百零三章医官 (第2/3页)

命那些畏兀儿人为官,为大明效力。」

    「陛下,科举如何?」阎崇信终于找到发言的机会,忍不住问道。

    「问的好。」朱谊汐反应过来,大笑道:「科举也是要考的,圣人的四书五经也要学之。」

    「官学,私塾都要弄,一年后考秀才,第二年考举人,得让他们明白科举的好处。」

    只有参加科举,才会成为士绅阶级,从而维护大明的利益。

    哈萨克有科举?俄罗斯有科举?

    只有我大明朝,才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子孙进步的阶梯。

    无论科举有多少的糟粕,但它最大的好处就有一个表面上最公平的晋升渠道,而非血脉姻亲。

    在南疆重塑一个士绅阶级,听上去就让人期待。

    内阁上下讨论了一番,终于得出了初步的安排。

    驻防将军不变,负责维护治安,军队,是南疆地区的军官、文官首脑。

    而文官,则以知府、治县,负责治民收税,服从驻防将军的指令,维护治安。

    但是文官的任免权,却在朝廷手中,驻防将军无权干涉。

    「若是卫拉特蒙古诸部干涉?」

    这时候,挑起话题的吕大器冒昧地走在地图前,指着伊犁河谷道:「要是其占据此地,甚至得寸进尺想要拿下喀什,朝廷又该如何?」

    「暂且让他占着。」张慎言露出自信的笑容,轻声道:「其地本来就是朝廷的地方,如今卫拉特敢占据,这是向朝廷挑衅,绝不可轻饶。」

    「待到养精蓄锐之日,就是卫拉特蒙古灭亡之时。」

    这番话,震惊了所有人。

    如果是皇帝说的,这完全符合他一如既往的霸气。

    但却是平日谨小慎微,保守的张慎言说的,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见到皇帝都露出诧异模样,他才不急不缓道:「卫拉特东边和南边是咱们,北面是俄罗斯人,肯定睡得不踏实,迟早得作乱。」

    「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不如直接灭了他们。」

    「是这个理。」众人点头。

    政治、军事、税收上定下,宗教方面反而简单了。

    白山派、黑山派,对半平衡,不让其一家独大。

    财产什么的可以让让,但绝对不能让他们拥有军队。

    甚至到了最后,连天山以北的安排都定了下来。

    分而治之,招募蒙古人驻守天南,招畏兀儿驻守天北,明军是压舱石,到时候必然安稳。

    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翌日,大明公报就发行了特别刊:楼兰今犹在?

    文章从西域都护府说起,说到了班固投笔从戎,唐朝时沦陷,及至如今九百载的风雨艰辛……

    最后一句总结,当今皇帝文治武功,已到极点。

    当然,最吸引普通人的在于,只要拥有秀才功名,去往西域后,直授知县,根本就不需要参加什

    么省试。

    一瞬间,朝野上下立马掀起了关于西域的舆论浪潮。

    许多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们,鼓起了勇气,想要成为一任知县。

    只要熬过了三年,就能转入内地,成为货真价实的知县了,太值了。

    汝州府,鲁山县。

    早在绍武元年,朝廷就计划着实行四川填河南的重任,到了绍武二年,正式定下。

    绍武三年初,一切准备齐全后,大量的四川无地,少地的百姓,被人均十亩地吸引,被迫迁徙到河南汝州。

    作为当年的战争中心,汝州乱成了一锅粥,西北边又是山地,所以大量的平民溃逃,以至于在绍武元年时,民众不过十来万。

    随着绍武三年的移民,近三年间,迁移到汝州的百姓超过了三万户,迁移入河南府的有五万户,开封府五万户。

    近五十万人来到河南,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钟明作为读书人,虽然只是个童生,若是在寻常时候,必然不会属于迁徙之列。

    但没办法,四川人太多了。

    几乎一半的人口,都聚集在成都府,岷江附近。

    就这里才算是天府之国。

    绍武元年粗略的统计,四川全省民众,超过了八百万,即使分掉重庆省后,依旧有七百万。

    如此拥挤的人口,自然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