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稳字当头
第一百四十七章 稳字当头 (第2/3页)
分化拉拢!
如今,吐蕃诸部正各自为战,唃厮啰固然是名义上的赞普,但唃厮啰的实力太差,不足以威服诸部。
因此,现在的吐蕃境内更像是五代时期,诸侯并举,其国土虽大,兵马虽强。
但无法拧成一股,不过是一盘散沙。
党项人也正是瞅准了这一点,近些年没少从吐蕃身上割肉。
久而久之,吐蕃和党项的关系越发紧张。
官家派曹倩秘密出使吐蕃,为的便是引入外力,扶持唃厮啰上位。
然后,或是以利,或是以威,或是以怀柔,引得吐蕃与党项大战,从而削弱党项人的战力。
此策,确实不错,既能打压李德明,又能限制吐蕃,可谓是一箭双凋。
据吕夷简分析,官家执意‘禁盐’,很可能是为了向吐蕃展露姿态。
吐蕃人虽然不通教化,但人家也不傻,空口无凭,人家凭什么相信宋廷的承诺?
若是李杰得知吕夷简的想法,他定会感叹。
不愧是日后的权相。
问题看得当真是透彻。
其实,禁盐和拉拢吐蕃,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禁盐可以削弱西夏的财政收入,而且禁盐只是针对西夏的第一步。
下一步,他还会组织人手,专门打击西北边地的走私贸易。
禁止青白盐流入宋地是第一步,禁止宋地粮食流入党项是第二步。
当然,具体何时实施第二步,得看吐蕃那边的情况。
若是吐蕃内部问题没解决,大宋这边就直接禁粮,届时,即便李德明再怎么能忍,估计也会找大宋板命。
青白盐卖不出去,党项只是进收减少几分,但买不到粮食,那可是要命的事。
西夏乃是苦寒之地,物产不丰,除了畜牧业之外,粮食的来源只有两种。
一为贸易,通过边地贸易,或从大宋,或从辽国购入。
其中,向大宋购粮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至于第二嘛,便是抢了。
太宗至道年间,党项首领李继迁便从宋廷手上抢到了四十万石军粮。
不过,抢也是有成本的。
数万大军寇边,人吃马嚼,花费可不少,若是遇到宋廷的强力阻击,没能抢到足够的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