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目标太原

    第二百一十八章 目标太原 (第2/3页)

“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天下肩背”。

    昔日唐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太原留守李光弼坚守太原城,大败叛军史思明、蔡希德十万大军,为后来唐军收复两京,平定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其后的宋朝虽失燕云十六州之地,同样能够依托太原, 重建北方防御体系,占据天下核心区域。

    而等到靖康年间, 太原一失, 北方之地尽弃。

    北宋再也不能像大唐那般重整天下,恢复河山,遂成南北二朝矣!

    据此, 张顺深刻的认识到太原的战略地位。

    正所谓:“控带山河, 踞天下之肩背, 为河东之根本”,太原在则山西在,山西在则北方安。

    故而上党地区的泽潞沁辽虽然重要, 但是不及太原远甚。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摇了摇头,笑道:“山西巡抚杨文岳不过一营人马而已,如今驻守潞州已经是勉力支撑,何须动用这许多人马?”

    “何况南路军主帅洪承畴、左帅李信皆非庸人,如此兵力优势,又何须相助?”

    你道张顺为何有这般说辞?

    原来当初计划之初,张顺、洪承畴等人便制定了“缓攻上党,速夺太原”之策。

    对义军而言“太原重而上党轻”,对明军而言则“上党重而太原轻”。

    义军亟需夺取太原,和陕西边地连成一片,重整北方防御体系。

    而明军则亟需将义军据在上党以外,以保证北直的安危。

    太原对明军来说,不是不重要,而是由于太原城距离宣大三镇较近,精兵锐卒环卫,自认不惧义军围攻罢了。

    所以战前,张顺故意和洪承畴、李信约定“缓攻泽潞,示敌以弱”。

    让大明朝野上下产生侥幸心理,认为义军士卒战力不足,“顺贼”野心不大,以动摇其决战决心。

    实际上这一战略欺骗非常成功,虽然大明先后派遣了左柱国朱燮元、兵部尚书杨嗣昌作为督师对抗义军,实际上重心一直在义军和后金之间摇摆不定,至今也未曾大规模调动宣大蓟辽四镇精兵入关对抗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