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冲淤平衡

    第四十七章 冲淤平衡 (第2/3页)

沙”。

    实际上由于地理、地势不同,哪怕张顺知晓其中所有的细节,也未必能再复制一个都江堰出来。

    但是张顺却从其中借鉴到一点东西出来。

    既然河水快了下切,河水慢了淤积,那如果河水不快不慢,形成冲淤平衡呢?

    正当张缙彦等人一脸莫名其妙,看着张顺写写画画,说着似懂非懂的话来,一时间都懵了。

    正在这是时却突然听到张顺问道:“这广惠渠哪一年正式通水灌溉?”

    “成化十七年建成,距今约一百五十余年。”张缙彦掰着手指算了半天道。

    “一百五十年计下切六尺有余,每年计下切四分。竟然下切如此厉害,难怪广惠渠百五十年而废!”张顺得到了数据,口算了一遍,不由摇了摇头苦笑道。

    “其理我已经尽知矣,解决之道在河而不在渠,若是尽在渠口作文章,哪怕再耗费五县百姓近二十年,也是枉然!”

    “此话怎讲?”张缙彦闻言不由愕然。

    这引泾和拒泾之争并非由张缙彦一人而起,实际上早在嘉靖十一年理学家马理就提出从“铫儿嘴”“凿而渠,以下达广惠”。

    而万历年间泾阳知县袁化中则专门写了《开吊儿嘴议》,否决了开吊儿嘴方案,主张“拒泾引泉”。

    至此,双方争论不休,以至于在原本历史上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几度论证,最终由乾隆皇帝裁决以“拒泾引泉”为正确方案。

    结果张顺张嘴就来一局“在河而不在渠”,如何服众?

    张顺不由笑道:“泾水有二短,故为引水患。”

    “一曰:水急下切,不数年河面低于渠口矣。”

    “二曰:多沙,引水日久便淤塞渠道,不得不重新疏通。”

    “此二者皆泾水之病,非渠水之病也,君以为然否?”

    那张缙彦闻言沉吟了片刻,不由拜服道:“秦王真天人也,臣惜惜思量,与往日所见所听两相对照,果然如此!”

    “只是不知此事当如何解决,以利万世?”

    无论你说的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