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赤斤卫

    第五百一十四章 赤斤卫 (第1/3页)

    吐鲁番的阿济汗一度怀疑,自己的血亲五弟真投降了刘承宗。

    不然怎么一个劲儿骗自己往东运东西呢?自己好心好意送了五百匹马支援哈密,啪地一封信就传回来,很快啊,说他妈被马匪劫了。

    阿济汗寻思你不是刚说整个哈密就剩一匹马了吗?哪儿来的马匪,莫非你说的这个马匪不是骑马的匪,而是专门抢马的匪?

    然后吐鲁番跟哈密的传信,就变成单向通道了,阿济汗每次向哈密写信,哈密方向就像没收到一样,石沉大海,就连派去送信的人也没回来过。

    反倒是哈密方向,巴拜汗的书信一封接一封,嗖嗖嗖地往吐鲁番跑,畅通无阻,展开书信,全是自说自话,一会儿要马、一会儿要装备、一会又说哈密城外来了很多奇怪的人。

    动不动还怪阿济汗不给他回信,恼羞成怒地说元帅府都向哈密增兵了,你怎么还不派兵过来?他们都把我软禁了!

    阿济汗只觉得这片土地上,最奇怪的就是他这个弟弟巴拜,就好像是个已经死了俩月的人,所有信都是生前写的,对死了之后的事漠不关心。

    琢磨清楚这个问题,阿济汗想明白了,东边传过来的信多半都是假的,他家老五估计已经没了,不管真没假没,老五在这个时间点没了,对他更好。

    因为他的领地在吐鲁番,而吐鲁番距离卫拉特的委鲁母只有三百里远,中间只隔着博格达山的一个达坂。

    达坂是瓦剌蒙古方言,dabaya,因为卫拉特蒙古人口众多,在有些地方也叫达洼,Davaa,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垭口、山口。

    而在漠南蒙古,这个词是山岭的意思。

    这大概跟瓦剌与蒙古的生存环境不同有关,漠南蒙古不需要翻山越岭,山岭就只是山岭,绕过去就行;而瓦剌蒙古生活在密布高山的地带,他们经常需要穿越垭口。

    吐鲁番的阿济汗已经得知卫拉特正在筹集军备,设立了二十个鄂托克也就是千户部,而叶尔羌的东部可汗也正在筹备对西部的内讧,吐鲁番所有精力都需要放在守卫达坂,防止卫拉特南下之上,根本没精力顾及哈密。

    毕竟从火焰山到哈密城,中间是七百多里戈壁,河流从山上下来,跑不了多远就会被晒干,只有最坚强的植物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长,汉军就算想过来,都得自己带水,根本不需要担心。

    但另一边的哈密城里,巴拜汗确实窝火,因为哈密城已经被南边来的赤斤卫占领。

    何崇安这个赤斤卫指挥佥事做的忐忑,曹耀这么个大都督,授人官职是正常现象,但做梦都想不到居然会威胁他,说不管好军纪就把他弄死。

    整个一土匪。

    对赤斤卫来说,被大土匪约束的小土匪们,也算专业对口了。

    何崇安懂军纪,但他不懂元帅府的军纪,更不知道曹耀口中「干得好」和「干得不好」,到底是啥样的标准。

    为此他专门咨询了刘承宗留在赤斤卫的三百元帅兵,看看元帅府是啥军纪,这帮人全是旧明军出身,里头甚至还有好几个宁夏老乡,何崇安开展工作很容易。

    但得到的回答并不能让他满意,因为直白里夹着抽象,老兵说元帅府的律法基本上照搬大明律,军法也跟明军一样。

    何崇安闻言就皱眉道:「你别跟我说这没用的,军法是在那摆着,可不给军粮军饷,只提军饷难道不是强人所难?」

    明军的军法严格,但这也得充足后勤才能保证,粮管够、饷管足,就算手底下是一群马匪强盗,何崇安也有信心用钱粮先把大部分人的心思稳住,花几个月、杀几十号人,就能把军纪整肃了。

    可眼下要啥没啥,拿啥东西整肃军纪?军队没放开劫掠是没人

    开头,一旦有人开头,他不管就全乱套,这座哈密城得被几千土匪生吞活剥,管了可能刘承宗的赤斤卫就没了。

    当然到那个时候赤斤卫还在不在,也跟何崇安没啥关系了,激起哗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