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以马换人

    第一百三十章 以马换人 (第2/3页)

个月吃饱,自然也供不起两万人吃一天,换句话说这些入卫军队,会在两个月时间里依次吃光长城沿线所有军堡的存粮。

    前面有的吃,后面没得吃,况且在有的吃和没得吃之前,还有人家让不让他们吃的问题。

    这场勤王之战会打成什么样,刘承宗不知道,他相信边军的忠诚与素质,即使面临再大的困境,也依然会有好汉冲破艰难险阻,在北直隶为皇帝效力,义无反顾与东虏血战。

    乌泱泱的勤王军挤进京畿,比起逮住东虏血战,找饭辙更难。

    刘承宗用言语在勤王与血战之间,描绘出一场可怕的死亡行军之路。

    刘向禹和杨鼎瑞沉默了。

    刘承宗无力地叹出口气:“皇帝为啥要传檄各地勤王呢?他知道个屁!”

    皇帝不知道对戍边将士来说,勤王这个词意味着大多的荣誉,不知道皇帝在将士心中有多受尊崇。

    更不知道,自己一句言语,会给那些忠诚于他的人带来多大灾难。

    他也不知道,人要吃饭。

    他知道个屁。

    刘承宗突然问道:“大、先生,你们觉得,刘承宗这个名字,够响么?”

    二人不知他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杨鼎瑞问道:“怎么了?”

    “朝廷勤王军,行军路上逃兵不会少,他们不敢归伍,若知道我,会不会到我这来啊?”

    刘承宗用手端着下巴摩擦,看向父亲与老师:“我是不是该派人接接他们?”

    这其实是个挺异想天开的事。

    偏偏仔细想想,好像很有可操作性。

    别管山西的、延绥的还是固原的,至少在这三镇,边军或许都已对刘承宗这个名字有所耳闻。

    三镇各五千人上路,路途遥远还兵粮不足,每路逃个三五百人不算夸张。

    这些逃兵能往哪跑?

    要么占山为王,要么就到陕北来,寻大头目投奔。

    这些大头目里,哪个最得军心?

    算来算去,刘承宗觉得这千把号人,至少该有一半来投奔他吧?

    杨鼎瑞先前没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这会一想,抬手拍在石桌上,险些把茶杯盖震掉,道:“狮子,让杨彦昌跟着吴自勉去吧!”

    “他?前几天刚听说自己名字传到延绥镇,就跑去杏子河只差给我磕头了,让他去勤王不得吓死。”

    其实真要说,刘承宗认识杨彦昌也很久了,知道那不算胆小的。

    只是偌大个延安卫,杨彦昌本身就是个承袭官职的试百户,手下没有根基,升官后连侍奉自己的小兵还铁了心跟着刘承宗。

    易地而处,刘承宗对率军勤王这事也抵触。

    一个人但凡能指挥俩人,自信蹭蹭蹭地就往上涨。

    可连指挥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人哪里还会有自信。

    该跑的时候,手下千户任权儿一拔刀,两边卫军一架:不许跑!

    命就扔那了。

    这谁不害怕。

    “让他跟着吴自勉勤王就真勤王啊,你不是说过,吴自勉不得军心么?”

    杨鼎瑞抬手道:“既然不得军心,你就给他帮帮忙,延川来的那个流贼头子王自用,不是当副千户了,我看他挺会蛊惑人心,让他去把官军大队给你拉回来。”

    刘承宗的眼睛雪亮。

    他算看明白了,自己这老师啊,给朝廷做事时束手束脚,离了朝廷没了束缚,挖起朝廷墙角出主意是一个比一个狠。

    还进士呢,简直有愧朝廷君恩。

    “王和尚,王和尚……”

    刘承宗反复沉吟这个名字,其实杨鼎瑞一说,他脑子里就想到办这事的人就是曹耀。

    拉帮结派,谁有老反贼头子曹耀强啊,而且人地两熟,沿途边堡,从陕北到山西,都去过。

    逃回来的路更熟。

    只不过这事曹耀还真办不了,遇上贺人龙,难办。

    傻子都知道曹耀和刘承宗是一伙人。

    况且另一方面,杨彦昌未必愿意去。

    刘承宗在钻天峁同父亲、先生聊过这事,对大体环境增添了几分了解,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