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京返乡
第一章:出京返乡 (第2/3页)
因要等待叔父张岩灵柩设祭三日后,护灵归乡,所以晚走一日。
临行前,特意传召张诚,先是一番温言抚慰,接着告诉张诚,自己会在保安州等待,望他能快速追来。
留驻京城这些时日,张诚也是没有闲着,杨廷麟还未离京南返,他要等待卢象升的遗体设祭七日后,为卢象升护灵归乡。
张诚便多次拜见杨廷麟,并将麾下张国栋及五十名精骑留下,陪同杨廷麟一起为卢象升护灵归乡。
这期间,杨廷麟也未忘记张诚前时的嘱托,他动用关系,不但在京城和天津找到了甘薯,更寻到花生、玉米和马铃薯,此时这里的人们称之为土豆子,意为土里长出的大豆子。
花生和玉米自南阳地区传入明朝已有百年,只是在南方种植才普遍些,北方也有种植,却并未大范围推广开来。
而甘薯和土豆,则是近几十年才传入明朝,南方也还没有大范围普及种植,只是当年徐光启在天津操练新军之时,才试种了一段时间。
徐光启不止是明朝的内阁大臣,他更是一位当代的科学家,一位实践者,他操练新军、铸造火炮、改良火器。
更试着推广花生、玉米的普遍种植,还在北方推广甘薯、土豆,更改良南方稻种,并在天津、通州、良乡等地试种。
徐光启主持修撰《崇祯历书》,并翻译了《几何原本》,还编撰《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等著作。
可惜,他的心血却赶上了明末的乱世,如若此时国家安定,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定必会追上,甚至领先世界的脚步。
此外,还联系到几家种植过北稻的农户,对于北稻,是徐光启当年在天津附近操练新军时期,试着改良的,不过效果并不是很好。
但是那甘薯和马铃薯,却是张诚急需的,当下,便与杨廷麟一起去寻到那些农户,他们都已躲进城中,以避虏骑,他们皆是世代的庄稼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