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晋王渡江

    第554章 晋王渡江 (第1/3页)

    弘光十二年五月初五日,武昌高观山楚王府阅马场,旌旗招摇,刀枪如林。

    大明太子少保、昆山公、江夏总兵官左良玉正襟危坐,目光徐徐扫过将台下军官。

    武昌楚王府建成于明洪武十二年,宫殿室屋共计八百一十一间,规制与燕王府等同,正门、前后殿、四门城墙饰以青绿,廊房饰以青黛。四城正门,以丹漆,金涂铜钉,豪华壮观,犹如皇宫。

    自洪武十二年朱桢就藩,楚王世系共传八王,在明代藩王中,算是“长寿”的一支。

    弘光元年,护国公刘招孙僭越,天启皇帝朱由检驾崩,南北兵马合围京师,以靖难名义讨伐刘招孙,天下大乱。

    楚王朱华奎见时机成熟,也以“靖难”名义,统领乌合之众两千人出征,不过他的目标不是北边那个弑君僭越的护国公,而是刚刚在南直隶称帝的远亲朱常灜。

    大军顺江东下,征讨南直隶,奈何朱华奎志大才疏,还没到南京,便被溯江而上的左良玉击溃,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之下,朱华奎不得不在镇江江面举火自焚。楚藩,由此断绝。

    左良玉平叛有功,被加封靖安侯,弘光二年,由于南明朝廷许诺的粮饷迟迟不到位,左良玉大怒,纵兵淫掠江夏城及白沙洲一带,屠杀平民以冒功,其后又两次大掠江夏,占据楚王府。

    弘光三年,朝廷不仅没有惩罚左部,还加封左良玉为昆山公,将武昌一带划入其防御范围,左营移驻江夏,与驻守江北的齐国第四兵团隔江对峙。

    入主江夏后,左良玉接受幕僚卢景才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遂大建武昌城,左良玉花费三年时间,将城墙向蛇山南扩展,不仅将蛇山圈在了武昌城内,还把紫阳湖、长湖、歌笛湖、西湖、都司湖都圈进了城垣内。

    趁着齐军东征朝鲜,围剿哥萨克人之际,左良玉将武昌城周扩至30里,在各城门增设火炮火器,守城兵士也从原先的一万两千人猛增至六万人。

    到弘光八年(太初三年),武昌城已被左良玉打造成一座足够媲美南京的坚城,辅以长江防线,昆山公自以为牢不可破,志得意满。

    虽然齐明和议已成,虽然刘招孙和朱常灜成了叔叔和侄儿,一想起当年刘招孙是如何欺辱自己,如何杀害自己长子左梦庚,如何威逼左营,昆山公便夜不能寐,时时刻刻不忘报仇雪恨。

    他不顾皇帝朱常灜的规劝,执意与齐国为敌,先是在淮河防线发起几次挑衅,结果都被驻守徐州的秦建勋击败,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西边的武昌,据说这里防备更为空虚,第四兵团齐军大量被抽调北上,援助朝鲜战场。

    左良玉汲取前几次打仗失败的教训,先在湖广、江西各处搜捕齐国细作,结果就抓到了饶州盐商于成泽,顺藤摸瓜,又发现了李定国的踪迹。

    郑成功可以放李定国一马,让他回去报信,昆山公却没有这样的雅量,他的全家都死在刘招孙手里,血债就要血偿。

    “刘贼欺人太甚,真以为我左营是菜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去追!搜遍武昌城内外,不要走了齐国贼寇!传令下去,生擒李定国者,赏银千两!连升三级!”

    ~~~~~

    江夏白沙洲,成千上万支火把汇成火海,朝宽阔平坦的江岸追来。

    少年牵着匹瘦弱的骡马,马背上驮着个少女,两人皆是衣衫褴褛,不成人形,为躲避追捕,他们已经在这里躲避了两日,只为等待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