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生产力提升计划(下)

    第八十五章 生产力提升计划(下) (第2/3页)

    赤县城中目前滞留着大量的女性,例如赵钱举的妻子、弟妹等等,女性的数量足足有两千余人。

    并且随着今后流民数量的扩张,这个数字很可能突破五位数。

    所以想要激活赤县城的劳动力,这些女同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虽然大莫界并没有棉花这种植物,但其有一种于棉类似的纺织材料。

    更别说魔都的魔纺在全国五百强中位列290位,其在浦东的工厂每天消耗的原材料量高达47吨,随便挤出一点儿都够赤县城消化的了。

    同时考虑到纺织厂主要是为了安置女性劳动力。

    兔子们这次刻意运来了一批老旧设备,只含有少部分自动生成模块,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

    这样既提供了大量工位,又能保证不会一下子产量暴增,出现产能溢出的情况。

    至于这些棉麻成品的销路.....简直不要太多。

    因为纵使只是半工业化生产出的衣服,成本价也要比那些手工作坊便宜太多太多。

    这些生产出来后的衣服既可以在赤县城内销售,也可以提供给工地那边做下工后的常服,更可以通过魏强生的商队卖到其他城市里去。

    像两千里外的紫琼城,人口可是百万级的呢。

    越是贫瘠的经济土壤,对性价比这三字的重视度就越高。

    兔子们衣服的性价比真不是吹。

    别说大莫界了,本土能打的都没几个。

    而相对于纺织厂的安置作用。

    自行车厂、水泥厂以及农机厂则要更为复杂一些。

    它们在提供足量工位的同时,自身的产品也具备有一定的目的性。

    以自行车厂为例。

    赤县城说大不大,但说小也确实不小。

    十六平方公里的格局,横竖差不多四公里。

    以一个成年人的脚力来说。

    除非你长期户外运动,否则要走完四公里差不多得30-45分钟。

    更别说城中还有一大堆的街道和坊巷了。

    这种格局与一些七八十年代的县城几乎无二。

    而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对华夏民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燕大出版的社会形态学书籍中,自行车甚至被冠以了‘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工具’这种定义。

    毕竟当人与人的距离与交流更为频繁时。

    整个社会分泌的‘信息素’便会增加,从而起到一种促进催化的作用。

    或许有人会问。

    这些自行车生产出来卖给谁?

    答案和衣服一样,自销或者出口到其他城镇。

    或许自行车的价格会比衣服高一些,但远远称不上天价。

    当然了,这也涉及到兔子们的一项经济促进计划。

    按照兔子们的规划。

    由于赤县目前的状况堪称死水一潭,所以在最开始的第一段时间内,幸福超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