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颓势
第1625章 颓势 (第3/3页)
北平地区的第20师团和两个旅团,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兵力已经超过10万人,更有300余架飞机和一个重炮旅团的支援,在兵力、装备、战场布局等方面都对29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而军委会紧急调动增援华北的部队还大多在路上行军,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么,此时的周文在干什么呢?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周文就对佣兵团做了战争动员。
当然,佣兵团早在半年前就已经进入战时准备,大量的物资储备已经堆满了鹰嘴崖峡谷内部的各个大型仓库,部队的训练和作息完全按照战时的条令进行管理。
但是,卢沟桥事变就意味着中日之间的生死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也许此时的民国上下四万万华夏民众,只有周文才对这场华夏民族近几百年来最大的卫国战争有着清醒的认识。
此次大战,再没有什么谈判苟合的余地,也没有什么国际调停、国联干涉的希望,只有一条路,中日双方不死不休,只有一方彻底倒下才是战争的结局。
所以周文的动员并不只是在部队管理和调动上,而是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佣兵团的全体官兵及后勤人员进行了一场认知上的灌输和改造。
其实无外乎就是两点,一是中国肯定会是最后站着的一方,另一点就是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而此时的绥靖公署也开始进行了动员,而且阎大帅心忧河北战事,还抱着想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幻想,要派出晋军紧急增援平津地区。
但是在晋绥公署的高层决策会议上,周文力阻了阎大帅不切实际的想法。
不是周文明哲保身想置身事外,而是时间上就根本来不及。
此时的民国高层还以为这次平津战事也许会如长城抗战那样会打个几个月,甚至幻想依托北平和天津牢固的城防能守上更长的时间。
但他们还是远远低估了日军目前的战力和不惜发动全面战争吞并华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