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

    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 (第2/3页)

律。

    无数次的实验中,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温度,物质的温度,特别是低温状态下的固体物质。”谢清眼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统计表。

    其中被他放在中间的几份统计表,上面罗列了八种元素,在不同温度下,通过覆盖静电场,可以实现电催化的效率情况。

    “这个温度,还真有一些规律。”程存武将氢、氦、锂、铍、硼、碳、氮、氧的共鸣温度统计出来。

    其中氢是负24摄氏度,氦是负123摄氏度,锂是负26摄氏度,铍是负37摄氏度、硼是负45摄氏度、碳是负56摄氏度、氮是负66摄氏度、氧是负78摄氏度。

    对于这些数据,熊玲惜预测道:“那接下来的氟,电场共鸣温度则应该是在负80~90摄氏度之间,但氖元素和氦是同族,我猜测可能会和氦差不多。”

    “试一下就知道。”谢清说完,抽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了两个实验设计。

    按照实验设计,他们果然负80~90摄氏度的区间中,发现了氟元素的电场共鸣频率。

    而惰性气体同族的氖元素,则和熊玲惜预测的情况大致相同,该元素的电场共鸣温度,在负127摄氏度左右。

    晚上,实验室内仍然灯火通明。

    三人兴奋不已的讨论着。

    熊玲惜指着柱状图说道:“如果按照现在的估算,我预测一下钠、镁、铝、硅、磷、硫、氯和氩,其电场共鸣温度,也应该在这个区间内递进。”

    “可是19号~36号呢?”程存武有些疑惑起来。

    此时谢清开口说道:“温度间隔的区间,可能从大概等于10摄氏度,变成大概等于4摄氏度。”

    “有点道理。”程存武思考起来。

    当然,仅仅是温度还不够产生电场共鸣,这个电场共鸣,还需要另一个要素配合,那就是电场强度。

    因此组成电场共鸣的核心原理,就是电场强度+物质温度,而电场强度也随着原子外层电子数的增加,而呈现出递增加的现象。

    这个温度和强度,低了不行,高了不行,不同时达到最佳耦合也不行。

    当温度和电场强度都达到最佳的时候,元素的化学反应效率达到了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