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度与方案

    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度与方案 (第2/3页)

告,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安全的可行性方案。”

    接下来,王院士解释了一些原因:“琼州海峡的地质条件复杂,同时有三条地震带穿过,如果建设海底隧道,必须考虑地震的影响。”

    “如果选择建设跨海大桥,不仅仅要考虑地震的影响,还有东南沿海频发的台风天气,以及水深问题,因此跨海大桥难度最大。”

    蒋海霖看了王院士的研究报告,地震带、台风频发、水深45~100米左右,这些影响因素,都是非常致命。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琼州海峡的海底地层,上层是超过300米厚度的泥沙层,300米以下的才是比较坚硬的粘土层。

    松散的泥沙层,不能作为地基使用,必须打深桩到粘土层。

    想一下,海水加上泥沙层的厚度近400米,加上琼州海峡复杂又激烈的海流,设计跨海大桥的设计师是嗨了,负责建造的工程师,估计要骂娘。

    因此跨海大桥直接出局,现在就剩下海底隧道的方案。

    林百杰也在翻看这些勘探资料和可行性研究,一直以来外界很多人,都以为琼州海峡的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不修建,是经济原因。

    其实这个想法大错特错,如果真的因为经济原因,那青藏铁路就不会修建了。

    根本原因,是因为琼州海峡的地质、海流、气候太恶劣,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修建起来,一个地质变动位移几米,那简直是灾难性的结果,整座大桥或者隧道,可能直接废掉。

    再有钱,也不是这样花的。

    此时埋头计算了二十多分钟的张天望,终于停下了计算,开口说道:

    “如果采用超级公路的复合材料,管壁厚度需要0.6~0.7米左右,另外考虑到琼州海峡的三条地震带,我的方案是套管分离。”

    “套管分离?这是什么方案?”王院士不解的问道。

    张天望站起来,在一旁的小黑板上,画了一副草图。

    所谓的套管分离,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琼州海峡的海底又一部分区域水深上百米,也有一部分区域,却只有45米左右。

    如果采用沉管法,海底隧道的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