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中行吴灭鼓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中行吴灭鼓 (第1/3页)

    前面说过,鲁昭公十五年,中行吴攻克鼓国后曾将鼓子鸢鞮押解回晋国。

    鸢鞮在晋国过了两年囚徒生活,后来晋昭公看到他真心归附晋国,而且害怕鲜虞吞并鼓国以威胁邯郸,于是就让他复位了。

    鸢鞮复位几年之后,一方面不堪忍受晋国人的贪求无度,一方面又经不住鲜虞人的拉拢引诱,他便断绝与晋国的同盟关系,再次投鲜虞的怀抱。

    晋国人见白狄国叛晋的根源在鲜虞,于是制定了进攻鲜虞的计划。但是计划形成了却没有人去执行。这是因为鲜虞过于偏远,而且国力强大,战事必然旷日持久。如今晋国的政权由大夫把持,氏族间关系错综复杂,军队都由家族私甲组成。

    大臣一旦出征,其在国内实力将大为降低。晋国人都是唯实力论,这样一来,将领就等于为了外部不确定的利益,而放弃国内确定的利益,并给自己的仇家提供了可乘之机。结果大夫们一致认为,把担子推到正在救援宋国公室的中行吴身上、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中行吴在宋国时就收到了命令。他心里大骂同僚们“无耻”,表面上却表示服从君命。他回到晋国以后对君臣们说,晋国根本就不需要出师对鲜虞作战;晋国的目标是鼓国,把鼓国灭掉就达到目的了,而且灭鼓根本不用出动晋军。

    卿大夫们都吃惊地长大了嘴。他们都乐意见识一下,这位浓眉大眼、从不吹牛的“太行之虎”怎样不动用军队就能消灭鼓国。

    中行吴在家中做了短暂停留,然后带着儿子中行寅和家族君队,匆匆穿过太行山到达邯郸。

    古时太行山以东、从鼓国到邯郸一带的平原被称为“东阳”;鼓国是北燕国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了燕国与中原贸易的集散地。

    东阳地区是华、狄混杂之地,经过几百年的战争与和平,两大民族已经逐渐融合。白狄不再把游牧当成主要生活方式,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