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13 樊山霸气尽-2
章113 樊山霸气尽-2 (第3/3页)
辽军的南侵,对主持屯垦的流官士绅来说,可谓因祸得福。最初两三年间,流官和移民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建起了一个个屯垦的据点,大量的勘测、开荒、兴修水利等事,都是在这阶段完成的。还有很多人在和当地蛮夷的冲突中丧命。靖康四年,屯垦刚刚初具规模的时候,辽宋之战爆发,南海屯垦地突然变成了远离战场的世外桃源。大片国土沦陷,长驱南下的契丹人四处烧杀抢掠,迫使宋人不断向南逃难。这时,除了户部持续将流民送往各个屯垦地方之外,从河北、河南、京东,甚至荆湖、江南的士绅,也纷纷坐海船迁居而来。
各个屯垦地都极大地充实了。原先因为人少,有些地方被当地蛮人侵凌,不得不向附近的蛮首纳币求和。在实力大振之后,各地几乎都将不服归化的蛮人赶入瘴疠山区。新得的膏腴之地,有的被老移民分别占据,有的则卖给新来的富户。屯垦地虽然和来往客商做买卖,但还是秉承以农为本。移民大部分原先也都是种地的农民,因为当地气候炎热‘潮’湿,极适合种植稻谷和甘蔗,所以大多数屯垦地都种植这两样东西,自给有余,便运出去‘交’换别的器物来用。
‘挺’过了筚路蓝缕的艰难阶段后,屯垦地栽种稻谷每年最多可以三熟,而种甘蔗更比稻谷容易,此外还可大量采伐木材。越来越多的海船满载着木材、稻谷和糖块运销宋国本土,从江淮运回绸缎、布匹,从广南运回瓷器、桐油、茶叶,以及铜铁铅锡等货物。
这一两年来,宋辽战局已经稳定,而且朝廷大行学校推举之制,因此,在陈东的支持下,各个屯垦地都开始要求建州立县,开学校,推举学政。朝廷已经多年未开科举,学校俨然已成为士子晋身仕途的必经之途,对屯垦地的清流士绅来说,没有比子孙读书出仕更加重要的事情。因此,在陈东的支持下,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朝中各地上下奔走,广为呼吁。
“南海建州置县的事情,我已经在全力阻止,但是,也拖延不了多久了。当初流放岭南的士人,原本就是清流中的股肱人物,故旧亲朋遍布各州县。再加上这一两年来,各地士绅迁居避祸南海的也为数不少。于公于‘私’,朝廷也不可能绝了他们子嗣上进之途。所以,开‘春’以后,各州县加紧押解犯人到鄂州,各州县廪生也要上京,压礼部赶快召集学政商议弹劾丞相的事,或者干脆不需要大家到鄂州,谁赞同?谁反对?直接在各地表个态度就行了。”
吴子龙细细地布置‘交’代,石庭坚静静听着,暗暗心惊。他原本也在奇怪,陈东是理社之首,为何在社中势力居然和吴子龙不相上下的样子?若不是这一批老的清流士人放逐岭南,陈东‘门’人弟子,许多都陷在南海屯垦不能‘抽’身,恐怕吴子龙也不会有如今这么大的势力,自己也不会有现在的位置和机会。“陈相公还有这样一批助力,等他们真的翻了身,可真不好对付。”他思忖道,“难怪恩师着急要推动学政弹劾一事。”
帝国的黎明:
章113 樊山霸气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