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05 日月无偏照-3
章105 日月无偏照-3 (第1/3页)
从幽州到临潢,近千里路程,多是在戈壁或草原中跋涉。
队伍在一处庄院补充食物和水的时候,好几个契丹人在周围转悠,用挑牲口的一样眼光打量着这些宋国俘虏。俘虏们则双目无神,麻木地坐在地上。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了。除了数百名宗室、重臣之外,大部分俘虏都陆陆续续被人买走了。五千余名需要押到上京的汴梁工匠,也因为没有簿册,早在南京道就被辽人的工坊一抢而空。
“有会打铁的吗?”“做木器活儿的有吗?”
“只要会一‘门’手艺就行!”“会烧砖窑吗?”“会用织机吗?”
汉儿随从探头探脑询问,庄园管事脸上带着迫切的神‘色’,目光在人群脸上扫来扫去。契丹贵人不需要太多粮食,因此,大部分辽国庄园种庄稼田地并不多,除了大片牧场,便是种植棉‘花’、桑麻、瓜果、苜蓿等。许多宋国的工匠被掳到北方后,原先只有宋国才能制造的‘精’美瓷器、丝绸等,现在辽国也都能制造,只不过价格同样不便宜。辽国庄园需要的粮食少,但契丹贵人好讲排场,对奢侈之物的需求简直没够。耶律大石南征以来,南北贸易几乎断绝。在辽国各地,契丹贵人纷纷开设工坊。大小小的工坊多役使奴隶干活儿。但是,普通的奴隶易得,技艺高超的匠师却不易得。因此,在契丹主人眼里,手艺高超的奴隶匠人是非常有价值的财产,生活待遇不但超过别的奴隶,还超过普通契丹族人,甚至超过了工匠们原本在宋国的待遇。
从汴梁出发队伍中,十余万宋国俘虏大部分都是各种工匠,但走到此处,还剩下不足十分之一而已。若非这些工匠必须要押解到上京道临潢府,早在半路上就被契丹贵人买走了。绕是如此,沿途还是不断有当地契丹贵人前来搜罗工匠。越往北走,辽国人开设的工坊就越缺少技术娴熟的工匠,开出来的价码也越来越高。到了后来,在重金‘诱’‘惑’下,押解的军官开始合谋谎增报工匠死亡的人数,将一些工坊稀缺的匠师高价卖出去。
按照对契丹贵人有用的次序,俘虏队伍中的宋人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军善待有价值的“货物”,不但给予工匠更好的食物,宿营的条件也比较好。相反的,但宋朝宗室和重臣,要么身无长技的,要么年老体衰,则得到了最差的待遇,不但要挨饿赶路,宿营的住处也都是低洼湿寒之地,若因此病累而死,不管是王爷还是大臣,丢弃在路旁也不掩埋,任凭野兽啃食尸体,名册上圈去此人而已。
“等到了上京,”鲁不古拍了拍李若冰的肩膀,“那边的‘女’人你随便挑几个。”
三个月同行,鲁不古觉得“查干”非常有用,他们走过许多地方,李若冰总能连比带画和当地人‘交’流。这样的人在闭塞的契丹部落是十分罕见的,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