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0 未忘却战争-4

    章10 未忘却战争-4 (第3/3页)

北行营早将大名府视为本军的后院。此刻一声令下便要移镇,总也有些不甘。只因为童贯有言在先,此乃皇命,诸将无人满腹怨气,也无人敢出一言反对。

    “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那本帅也谨遵上谕,今日是八月初八,十日之后,大军移镇河间府,将佐军卒的家眷等,要随营北去河间的,徐徐迁往,有劳诸位了。”童贯面含着笑意对诸将道。

    他宣完上谕,移镇具体执行的细节,自有底下的幕僚细细向诸将去交代,童贯只端坐在白虎皮的太师椅上,一边打量着众将的神色,查看谁有可能心怀不满,一边随手拿起一份卷宗,翻开一看,赫然是赵行德发往京城的抄本。

    童贯出身便是御书房的掌印太监,文字无碍,一目十行地读完了赵行德这封信,闭目沉思片刻,“这赵元直到确实是个人才,以武学监生换将门私人,正合吾换掉这些刘延庆的旧将,监生嘛,本来无权无势,在河北更无根底,只要吾点点头,哭着喊着爬着要来作门生的不知道有多少?以忠义教导士卒,杂家是陛下的奴才,代天巡狩,在河北地界,忠于朝廷不就是忠于杂家吗?嘿嘿,嘿嘿,这文章,写得好。难怪官家这么爱用读书人。”他睁开眼,挥手让手下侍从放过这封信。

    十五日之后,赵行德在随同河北大营行军的途中收到了陈东等理学社诸人的回函。除了照例大骂了一通奸臣恶吏欺君残民以逞之后,本着士大夫对武将一贯的提防心理,陈东和邓素对赵行德替换诸军将佐的提议大加赞赏,当下武学监生大多是世袭诸将门的子嗣,陈东在信中提到将联络太学诸士子向朝廷上书进言,请仿照各地省试之例,广开武举,选拔栋梁充实国子监武学,只是此事牵动颇大,以武学监生替换诸军将佐,恐非一日之功可成。

    张炳、何方、朱森对赵行德欲以忠义教导底层军卒的想法更感兴趣,并说服陈东,理学社诸人凑了百贯银钱给赵行德充做置办讲学所需之物,原籍在河北的张炳还向赵行德推荐了几位大名府的名流士绅,只是他这封书信到来之时,赵行德已经随大军渡过了黄河。

    赵行德仔细将各位同窗好友的书信阅后叠好,放入怀中,感到自己的想法为这些意气相投的朋友所接受,胸中洋溢着一股喜悦的情怀。顺手又展开师兄宋安写来的一封信,脸色顿时阴沉下来,虽然御史台清流介入了端午节大典辽国使节失仪一案,但在礼部和鸿胪寺的坚持下,都亭西驿监官李若冰仍然被贬官流放,责授九品琼州别驾。

    赵行德面无表情地读完了宋安这封信,心中百味杂陈,也不知是愤怒还是内疚,他仰天长叹,环顾四野,河北大军正行进于两条黄河入海的支流之间,天地苍然,仿佛浑然一体,云层既厚且低,遮住阳光,仿佛直接要压在地面上。正在行军的军卒,一个个也阴沉着脸。七万大军,拉开了一字长蛇阵行军,走在天地之间,车辚辚,马萧萧,向北望不到头,向南望不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