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节 抢人口

    第四三七节 抢人口 (第2/3页)

但冼家兄弟告诉我,他们那里有种叫薯芋的,这次运来不少。说不上是粮食,但顶饿。广南西路有大量的种植,年初韩家少君大婚的时候雷州有人过来,回去之后他们在琼崖开荒种了许多,在当地最好的两文钱一斤,差的不过一文。”

    “去吧,开粥棚。”

    “得令。”

    盱眙军,这里是一个小城池,也就是县级的规模,作为最边境的对峙形堡垒城市普通人不多,这里的田地也是盱眙军负责种植的。

    这一军满编九千七百人,作战的士兵有六千六百人。

    而这里的粮食,六十万担。

    若不是这个大灾,这里的屯积的粮食明年会有一半被浪费掉。

    因为盱眙军全部的粮仓只能存放十五万担粮食。

    边境线上,一口又一口的行军大锅给支上了,烧水,下米,有人在旁边展示:“规矩是,粥装进布袋而不流,筷子插在锅里而不倒。这道关只能进不能出,福建路有商号招工,招铁匠、木匠、泥匠、佃户。识字的优先。”

    关卡放开,人如潮水一样就涌了过来。

    盱眙是白天抢人,而在盐城却是夜里。

    这个时代的盐城就在海边,八百年后的盐城距离海边还有几十里。

    盐城,淮盐的重要产地。

    大宋对盐有严格的规矩,盐户也分上中下三等,十户一甲,甲首未必是大户,但掌握火灶的肯定是上户。

    有朝廷的盐官管理着这里的火。

    火就是指盐灶、火灰、盘数,以及一伏火可以煎出多少盐的数量。

    还有每天工作的时间。

    盐官到的时候起火,要记录在案。每天到时辰了要熄火,记录之后要向更上一级的盐官报告,所有烧盐的用火必须全部熄灭。

    根本就不给盐户有烧私盐的可能。

    在盐城,盐官是上层人,拥有灶的富户是中层,普通盐户是下等。

    上下级的关系,贫富的差距就是盐城最大的矛盾所在。

    深夜,来自泉州的船靠岸,早就作好准备的下等盐户拖家带口往海边跑,有些人排队等小船转运,有些拿着木板就划水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