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零节 为了自家的钱
第四零零节 为了自家的钱 (第2/3页)
更多的义军。
大宋可能会出现国中国,会被分裂。
至于什么良政,什么惠民,比起大宋国土而言一点也不重要。
周必大深吸一口气:“如果真按这个规矩来,怕是也不会有耗米与折帛两项了。”
周必大说的这两项是正税附加。
前者是收取合理的损耗,不过眼下这个损耗会让正税加一倍。而后者是夏税交帛,若无帛可以用钱,再加一个折帛费。当下已经演变成什么也不要,直接给钱。高达正税的三倍,而且没地方说理去。
大宋正税之外的子项、附顶、杂项。以及旁税、小税,还有那么连名目都没有,直接就要钱的税等等。
这些合起来,是正税的十六倍起。
这也是当时在淮南东路,有人对韩绛说宋时税收是前朝的七倍。
七倍,或许有些虚。
六点八倍肯定有。
周必大说宛城没有耗米与折帛两项,叶适点了点头:“确实没有,因为一切税收用钱折,官仓是拿钱买粮。不过俱城中传闻,他们的商税极高,寻常高税高到一成四,若是奢华物品无上限,寻常就是四成起,最高加一倍半也是有的。”
谢深甫这时插了一句:“说的好象临安的商税就低似的。”
王蔺顶了一句:“临安的商税难道高吗?”
谢深甫站了起来正准备怼王蔺的时候,叶适开口了:“临安府税衙有一个称呼叫小法场,临安城的商人把税衙当法场,可见税衙有多可怕。王公以为商税低,正税确实低,可临安城内没有人收正税,仅是虚喝一项就是正税的三十倍起。”
虚喝,就是随便编出一个商人货物数量,让商人交税。
除了虚喝,还有折税,就是以物抵税,能给到实物三成价就是心不黑的。
除此之外,私设税场都是常见的事。
王蔺被叶适抢白,不客气的回了一句:“我家仆有行商,却不知。”
哈哈哈谢深甫放声大笑:“韩家有店铺,临安城的税吏却要替韩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